死了一個空服員之後
一次又一次的職場悲劇發生,反映出的是廣泛勞工權益長期遭到忽視的普遍現象。李智為攝影

死了一個空服員之後

mirror-daily-logo

2025/10/21 06:00:00

攝影:

李智為

鐘志明/獨立記者、勞權部落客
「今天公祭,明天忘記」,一直是用來嘲諷台灣官方「檢討文化」的戲謔用詞。
每回在重大天災或人禍之後,緊接而來的就是各式各樣的記者會、說明會及檢討會陸續粉墨登場,而會後不可免俗肯定也提出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改進措施,最後順利且完美收尾。這種公開標準作業流程的公關操作模式,國人早已習以為常。
雖說在「勞動基準法」、「職場安全衛生法」等法律的規範下,勞工權益已經獲得明顯的提升。然而,在民主高度發展的台灣,勞工權益在傳統威權的文化體制下,仍然難以受到重視。因為勞工往往被視為企業的附屬品,許多企業領導者仍然存有工作機會是資方給予勞方的恩惠甚至是施捨的觀念。
在這種缺乏勞資互相依存思維與互信基礎的組織文化下,勞資關係與感情基礎原本就欠缺穩固,加上管理階層為了討好資方或是在其他既得利益的考量下,設計出以資方為尊的管理措施與制度。而勞工為了保有工作,往往選擇隱忍而敢怒不敢言,就在這些措施與制度經年累月的運作之後,最終在勞工不堪負荷之時,造成令人痛心的悲劇已是必然。空服員如此、消防員如此,銀行員也是如此。
在一次又一次的職場悲劇發生,反映出的是廣泛勞工權益長期遭到忽視的普遍現象。不可否認,企業領導者的主觀思維影響組織文化甚鉅,尤其是在奉行華人官場文化的企業中,底下專業經理人唯命是從的習性使然,更加劇管理措施與制度的缺乏人性化與不公。
許多制度乍看之下,似乎有利勞方,而且增添管理上的難度,例如以裝病為例,實務上一時確實難以分辨。然而,若是能夠平心靜氣深入探究,就不難發現上述管理疑慮並非無解,而係可以透過更加細膩與嚴謹的程序加以驗證與檢驗。以最近某海巡隊員請假養病卻違反《公務員服務法》違法兼職案即是一例,該員事後不但遭到海巡署處以兩大過免職,且另涉及刑責部分也一併移送檢方偵辦,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深究勞資問題的核心,重點其實並不在流程或制度面的檢討,而在勞方的意見長期無法表達或是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以及缺乏決策參與機制,造成勞資溝通的管道與思維,長期遭到資方的忽略甚至忽視。試想一個卻乏勞工意見與視角的制度,如何彰顯勞工應有的權益,至於實際執行面,更無法寄望勞工能夠獲得何種保障與應有的權益。
話雖如此,一旦勞工提出上述權益問題,現實的代價往往是被資方貼上異議份子的標籤,輕則前途堪慮,重則工作不保。因此,當任勞任怨則成為盡忠職守的表現,沉默成為忠誠的展現,那麼以勞動成果與尊嚴來換取績效,就成為每個勞工心中不可承受之重。
這場悲劇不僅僅是一個空服員以生命作出的控訴,更深層的意義是反映出現今職場,仍然存在資方權力傲慢思維下產生的扭曲制度,以及對於勞方權益的剝奪與霸凌。同時也呈現出長期以來,勞方對於資方長期壟斷制度掌控權的無奈與無力,最後僅能以沉默與服從來面對所謂的勞動契約,直至身心俱疲。
真正的檢討,必須具備以下三個重點。一,缺失檢討必須以勞方的視角切入並納入勞工的意見,而非僅是資方單方面的自說自話,任何未納入勞工意見的所謂改善措施,最後仍是鏡花水月一場。二,企業必須確實建立透明的勞資溝通及申訴管道及組織,尤其必須保留一定數量之當然代表席次,給予基層員工或工會成員,而非由資方透過假投票產生,違者必須負刑事責任;三,勞動部應重新檢視與檢討《職業安全衛生法》對於病假權的形式保障,儘速以解釋函方式,建立企業對於病假制度之負面表列事項,以及禁止任何不利勞工權益之考核制度,以收亡羊補牢之效。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汲取任何教訓。」今天我們只有努力擺脫這種線性思維,才能跳脫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和諧的勞資關係,唯有雙方站在相互依存的同等基礎上,方能實現與實踐,這是資方必須深刻體悟的事實。
今日探討勞工權益,絕非主張與資方對抗,反而是促進勞資雙方關係共存共榮的正確解方。因此,唯有重視勞工權益並將之內化成為組織文化,才是企業永續發展之道。
《戰國策. 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那麼死了一個空服員之後,希望勞工的健康權從此能夠獲得政府與資方的重視。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