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隔海的民族頌歌:已無民國,只有民族
鄭麗文說要「為民族復興開闢宏偉前程」,這話聽來氣壯,卻不知那「前程」究竟通向哪裏。鄒保祥攝影

一場隔海的民族頌歌:已無民國,只有民族

mirror-daily-logo

2025/10/24 06:20:00

攝影:

鄒保祥

不魯蛇魯迅/自由工作者
海峽兩岸的賀電與回電,讀來倒像一場隔空的戲。台上唱的,是民族復興的讚歌;台下聽的,卻各懷心思。
習氏言「勢不可擋」,氣勢如洪;鄭氏回「殊為不易」,語氣溫良。兩相呼應,字裏行間盡是「中華民族」「共同家園」之語,聽似團結,實則一邊是主調,一邊是附和。
起先說「九二共識」,後來說「一中原則」,如今竟變作「炎黃子孫,民族復興」。這幾句話,繞了三十年,倒成了一條繩,誰握得緊,誰便有話語權。彼此口中皆是和平發展,卻無人敢言自由何在。
鄭麗文說要「為民族復興開闢宏偉前程」,這話聽來氣壯,卻不知那「前程」究竟通向哪裏:是復興,抑或吞併?
這班人,自號正統,卻連「正」與「統」二字都不解。起先說什麼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如今不過剩個青天白日旗,成了遮羞布罷了。說是「保衛中華民國」,實則保權;說「愛國」,實則愛錢。他們多半藏在外交護照的背後,喝紅酒、談民主,口沫橫飛。
世人慣於被口號蠱住。有人聽見「中華民族」四字,便熱淚盈眶;有人則趁熱打鐵,鋪路謀位。若真有那「共同家園」,怕是建在別人的地上,寫著自己的名。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