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近期在科技出口政策上展現出顯著調整,一方面廢除了拜登時期的「AI擴散規則」,先前該規範被認為可能扼殺美國創新並損害與盟友關係,另一方面,美國正積極強化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的科技合作,批准向這些國家出售大量先進AI晶片 。此舉被視為美國試圖透過深化與可信賴夥伴的技術共享,鞏固其在中東的影響力,並制衡中國在該區域日益增長的科技實力。
輝達、超微等美國晶片大廠已宣佈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數十億美元的AI晶片供應協議,以支持其龐大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
面對美國的技術出口管制,中國正全力加速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進程 。儘管面臨挑戰,中國在晶片設計、製造以及相關軟硬體領域已取得一定進展,華為等本土企業即便在制裁下,仍持續推出新的晶片產品,事實上,先前美國政府對輝達、超微銷往中國的降規AI晶片進行管制,華為就傳出積極與本土業者商討採用自家昇騰晶片。
同時,中國科技企業包括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已深度參與中東地區的數位基礎設施建設,涵蓋雲端運算、5G網路和智慧城市等多個層面。
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正積極推動本國的經濟多元化和科技發展戰略,例如沙國的「2030願景」和阿聯酋的AI發展計畫,並將AI和先進半導體技術視為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
一方面積極尋求獲得美國的尖端AI晶片和技術,例如阿聯酋AI公司G42為與微軟達成合作,同意剝離其在中國科技公司的股份,另一方面,則繼續與中國在5G、雲端服務等領域合作。
對美國而言,如何在支持盟友發展AI能力的同時,有效管控技術轉移風險,將是一大挑戰,當美國轉變管制策略,將AI算力輸出給盟友,採用中國晶片的誘因隨之下降,而對中國而言,能否成功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將決定其在全球科技競賽中的未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