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中情局招募影片能給台灣情報界什麼啟發?
中情局日前在官方社交媒體釋出兩部華語招募影片令人耳目一新。(Youtube截圖)

|即時

這部中情局招募影片能給台灣情報界什麼啟發?

2025/05/17 06:00:00

局外人/情報體系觀察者
中情局日前在官方社交媒體釋出兩部華語招募影片,標題分別為「選擇合作的原因:成為命運的主宰者」、「選擇合作的原因:創造美好遠景」,以習近平政權整肅帶來的不安全感及前景不明作為訴求,暗示跟中情局合作是條出路,分別面向中共高幹跟年輕幹部,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部影片根據中國異議人士杜文的看法是鎖定高幹的秘書,這是中情局首次直接針對中共黨政幹部喊話,引起各界矚目。
中情局局長雷克里夫(John Ratcliffe)在接受福斯新聞的獨家專訪中表示,相關影片是對中共體制內人士解釋如何透過中情局暗網接觸,保障自身與家人的安全與福祉,他強調中情局的熱線電話已經開通,所有接觸過程都將保密,他「希望中國人民站出來」跟中情局合作。

中情局的招募作為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此之前,中情局曾發布多個針對俄國、中國、伊朗、北韓等國潛在協力者的招募影片,提供如何安全跟中情局聯絡的方式。並且製作宣傳影片,鼓勵俄國體制內人士跟美方合作,中情局從前述經驗得到鼓舞,將同樣的作法用於招募中共體制內的潛在協力者是意料中事。
不過,在目前的情勢之下,這樣的招募作為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考量到目前美國總統川普的種種爭議作為影響到美國形象,以及包括中情局在內的美國情報界面臨大幅裁員,再加上習近平政權重新回穩,這些因素無疑是會影響到中共體制內人士接觸美國中情局的意願。
中情局要在目前的局勢之下打動中共體制內人士,並說服他們跟中情局合作,仍然需要不少的時間和努力。

中情局的招募作為仍有不足

再者,就筆者看來,中情局針對中國發佈招募影片在內的招募作為,仍然有幾點不足之處,比如說:
一、未能針對中共體制當中找出最可能和中情局合作的群體,比如說受到整肅最多的解放軍以及軍工企業,近年來國防部長李尚福及前任魏鳳和、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遭到整肅、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迄今下落不明,證明習近平對於解放軍的確存在不信任感,這本來是中情局可以單獨挑出來進行心戰宣傳的目標受眾,不過中情局似乎沒有注意到這個潛在受眾。
二、中情局未能展開其他心戰措施讓招募影片的效果進一步發酵,中共體制內人士不會僅依據幾部華語招募影片就被打動,中情局必須思考輔以有效的心戰作為,才能讓中共體制內人士對招募影片產生共鳴。
三、川普政府凍結資助《自由亞洲電台》及《美國之音》等傳媒機構,在資訊領域上的「失聲」,失去這些媒體的助力,影響到中情局對中心戰的成效。
四、中情局對於當前中共官場仍不夠了解,前述中國異議人士杜文指出,暗網等聯絡方式對於不少不熟悉網路的中共高幹來說太複雜無法使用,再者沒有注意到中共高幹的感情世界中,情婦的角色可能更重於髮妻等等,使得這部招募影片沒有騷到這些中共體制內人士的癢處。
儘管如此,中情局發佈針對中共體制內人士的招募影片,是一個頗具企圖心的情戰作為,那麼反觀台灣情報界,是否能從中得到啟發呢?

毫無作為的台灣情報界

筆者曾在媒體投書〈是時候對中國反向認知作戰〉、〈社交媒體留給情報單位的功課〉提出,要加強經營社交媒體、心戰作為,鬆動中共體制內人士對習近平政權的信任,甚至增加其惡感,加強他們跟包括台灣在內國際情報單位合作的意願。
以政戰部門為例,曾在政戰部門服務的「何中尉」在〈不戰而敗的兩岸心戰〉指摘政戰系統的因循苟且,今時今日這些問題是否得到明確改善,答案未必讓人樂觀。同樣的問題也適用在其他情報單位,在經營社交媒體、反向認知作戰等作為都付之闕如。
這種因循苟且的狀態,跟中情局的招募作為相比,實在不可以道里計。

台灣情報界應借鑑中情局

今日的台灣情報界不能再繼續因循苟且,應該借鑑中情局的招募作為,瞄準中共體制內人士進行積極招募,筆者不揣冒昧提出下列數點作為拋磚引玉:
一、包括國安局、軍情局在內的台灣情報界應該加強經營社交媒體,讓社交媒體成為對中心戰、甚至吸引中國潛在協力者接觸的媒介,並且參考中情局招募影片的作法,製作面向中共體制內人士的招募影片、網路文宣等等。
二、從中共體制內找出最可能和中情局合作的群體,比如說目前被習近平不斷整肅的解放軍,從中高階層將官著手,利用習近平不斷整肅引發的恐懼,將其作為心戰的重點,融入招募影片、刻意釋放特定訊息,製造習近平跟解放軍之間彼此猜忌的裂痕。
三、加強對中反向認知作戰,擴大習近平治下的中共黨國體制內部矛盾和裂痕,讓台灣在內國際情報單位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從中共黨國體制找到更多協力者。
四、台灣情報界應該下工夫研究中共黨政軍的氛圍、心態及生活情況,將其作為對中心戰的素材,讓中共體制內人士對相關心戰作為產生共鳴。
五、台灣情報界應該注意到前述中國異議人士杜文所指出的,中共體制資深幹部因為年紀、使用習慣等因素不熟悉使用暗網等較為複雜的秘密聯絡方式,設計出更容易操作且能保密的聯絡方式,有助於降低潛在協力者進行聯絡的困難。

台灣情報界可以補足中情局招募作為的不足

筆者在〈習近平面臨統治困境 正是台灣情報單位的機會〉指出,台灣作為面對中國情報戰的第一線,可以積極磨練應對中國情報的經驗,為包括美國在內情報合作對象提供借鏡,同樣的情況也適用在面向中共體制內人士的招募上。
台灣情報界可以製作出更能打動中共體制內人士的心戰影片、透過輿論和心理攻擊在中共體制製造出更多的混亂和裂痕,相關經驗可以補足中情局招募作為的不足,並且提供中情局修正對中情報蒐集和招募作為的參考,更可以作為台灣在爭取情報合作上的有利條件。
台灣國安及情報界主事者應該積極把握這個機會,參考中情局招募影片的經驗,進而為對中情報戰場及國際情報情報合作上開創出更多的機會。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