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軍事研究者
印度與巴基斯坦因喀什米爾的領土爭議,積怨已久,近期在喀什米爾,又發生疑似巴基斯坦武裝份子,攻擊印度遊客的事件,導致26人死亡,引起印度社會群情激憤。印度揚言報復,隨即發動了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大舉空襲巴基斯坦,雙方爆發激烈空戰。但令外界訝異的,是巴基斯坦宣稱擊落5架印度戰機,包括3架飆風戰機(Rafale)、1架Su-30MKI與1架MiG-29。其中的飆風戰機是由法國達梭公司(Dassault)設計生產,是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性能極為優異的昂貴戰機,卻很可能被巴基斯坦的殲-10CE戰機,發射霹靂-15E型長程空對空飛彈所擊落。殲-10戰機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產品,過去只在解放軍服役,並沒有實戰記錄,價格也相對便宜,霹靂-15E宣稱的射程與性能,還常被外界質疑,此次卻立下了戰功。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視距外空戰
不過,戰場上的消息通常非常紊亂,在短時間內很難知道真相,印度方面已駁斥巴基斯坦的說法,但低調承認在行動中有3架軍機墜毀,而從比較可靠的消息來源證實,印度空軍的確損失了最少一架飆風戰機。媒體更報導,雙方在這場衝突中出動了上百架戰機,但都未飛越印、巴兩國的國境線,進行了大規模的視距外空戰(BVR)。因為在上次衝突中,印度一架戰機在巴基斯坦上空被擊落,飛行員跳傘後被俘,巴基斯坦先在電視上公開了飛行員的認罪畫面,稍後才釋放這名飛行員,讓印度軍方顏面盡失。印度可能為了避免重蹈上次覆轍,巴基斯坦則處於守勢,不願意擴大衝突,雙方都選擇利用空對空飛彈,來攻擊國界另一邊的敵方戰機。極有可能在這種情勢下,進一步放大了視距外空戰的特性,再加上幾個特殊的因素,造成了這個意外結果。
過去中國戰機所配備的霹靂-12型中程空對空飛彈,射程已達70公里以上,與俄羅斯的R-77、美國的AIM-120與台灣的天劍二型,射程在伯仲之間。然而俄羅斯與中國一直積極在研發射程更長的空對空飛彈,霹靂-15與霹靂-17就是中國的最新發展成果。其中霹靂-15的射程號稱已達200公里,霹靂-17更達400公里以上,不過之前外界普遍認為這些數據難免有灌水之嫌,性能仍不成熟,但解放軍已率先配備這些飛彈。其中霹靂-15可掛載在殲-20、殲-16、殲-15、殲-10等戰機上,中國也努力在擴展外銷市場,然而成績並不太理想,巴基斯坦是首個國外用戶。因為印度已從法國取得了36架飆風戰機,讓巴基斯坦如芒刺在背,為了反制這個威脅,巴基斯坦也向中國採購了36架的殲-10CE,目前已有20架左右服役,此外還有250枚的霹靂-15E。
殲-10CE是殲-10C的外銷型,殲-10C是殲-10系列的最新改良型,配備了電子掃描雷達,性能大幅提升。霹靂-15E也是外銷型,射程比解放軍自己使用的版本要短一些,約有145公里。兩者的搭配在數字上雖然很亮眼,但一般認為性能還是遜於飆風戰機。之前塞爾維亞在考慮採購新戰機時,中國全力推銷殲-10CE,並提出非常優惠的價格,但塞爾維亞在評估後,最後還是選擇了飆風戰機。因為飆風戰機不只能發射新一代的MICA NG長程空對空飛彈,射程達100公里,超過舊型的MICA飛彈,還號稱能反制匿蹤戰機。另外也能配備流星(Meteor)長程空對空飛彈,最大射程超過150公里以上,性能極為優異。再加上飆風戰機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服役紀錄備受肯定,除了印度空軍採購飆風戰機外,海軍也選擇了飆風-M,做為下一代的艦載機。
然而在視距外空戰能力開始發展時,有一個理論認為,當雙方都擁有優異的中長程空對空飛彈時,最有可能的空戰結果,是雙方發射飛彈後都被對方擊落。這個論點很有說服力,因為後來的電腦模擬與空戰演練,都證明可能性並不低。決定空戰結果的因素,在於誰先發現敵人,誰先發射飛彈,誰能先脫離戰場,才能避免被擊落,這大幅影響了後來的戰機發展方向。匿蹤戰機成為了主流,因為減少被敵人發現的機率,就等於能先發現敵人。機載雷達的性能越好,預警機的能力越強,主動式空對空飛彈的射程越長,越能讓飛行員早一步發射飛彈。因此電子掃描雷達逐漸取代傳統的機械式雷達,預警機成為各國空軍的標準配備,主動式空對空飛彈的射程越來越長。反而是戰機的性能,越來越不重要,新一代戰機的機動性,已常常輸給過去的老戰機。
巴基斯坦透過預警機進入伏擊位置
這場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大規模視距外空戰,很可能驗證了這個論點。印度在揚言發動攻擊後,巴基斯坦已處於高度戒備中。印度可能攻擊的地點,大多位於喀什米亞爭議區內,或兩國的邊界附近,而印度的空軍基地位置,巴基斯坦也早瞭若指掌,可能的攻擊路線並不難猜測。因此很可能印度的戰機剛起飛,巴基斯坦就已透過預警機,掌握了印度戰機的行蹤,並進入伏擊位置。由於印度空軍的首要目標是進行對地轟炸,因此空優戰機被分配到的工作,應該是掩護執行打擊任務的攻擊機或戰鬥轟炸機,導致印度戰機沒有在第一時間就先發射飛彈,攻擊已蓄勢待發的巴基斯基戰機。另外一點,是印度戰機為了轟炸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地面目標,可能飛的更靠近邊界,進入了巴基斯坦的紅旗-9型防空飛彈射程中,也讓印度戰機處於更不利的作戰環境下。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交火後,印度方面撿到不少枚彈體完整,但燃料耗盡的中國製飛彈,這暗示巴基斯坦戰機發射了數量不少的空對空飛彈。很可能在印度戰機靠近兩國邊界,準備攻擊地面目標時。在一旁虎視眈眈的巴基斯坦戰機,已搶先發動攻擊。包括之前向中國採購的JF-17戰機,發射SD-10中程空對空飛彈,更先進的殲-10CE發射霹靂-15E,奪得了視距外作戰的先機。由於這些主動式飛彈都有射後不理的功能,因此處於守勢的巴基斯坦戰機,能在發射完飛彈後,就立刻脫離戰場,而讓印度戰機難以反擊。畢竟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核武國家,雙方雖然衝突不斷,但都極力避免擴大戰事,演變成核子戰爭。這幾個特殊因素讓巴基斯坦完成了先發現敵機,先發射飛彈,並盡快脫離戰場的目標,在這場標準的視距外空戰中,取得了極大的優勢。
除此之外,印度長年堅持不結盟主義,分散採購武器的來源,雖然在外交上獲得很大的利益,但在國防建軍上,卻飽受武器來源龐雜,難以整合的問題。如飆風戰機購自法國,Su-30MKI與MiG-29來自俄羅斯,過去就發生歐洲飛彈集團拒絕將流星飛彈整合到俄製戰機的情況。印度的預警機載台一樣來自俄羅斯,但機上的預警雷達系統卻出自以色列,更不用說還有琳瑯滿目,由印度自製或授權生產的武器系統,在整合上都非常困難。但巴基斯坦長期以來,一直受中國的扶植與援助,幾乎多數的先進武器都向中國採購。除了JF-17、殲-10CE戰機,與這兩款戰機使用的SD-10與霹靂-15E飛彈外,還包括紅旗-9型防空飛彈、ZDK-03預警機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再加上近年來解放軍更重視武器的系統整合,也讓巴基斯坦如虎添翼,成長極為迅速。
台灣的幻象2000還要升級嗎?
雖然戰場上是以成敗論英雄,不過在雙方交手的更多細節曝光前,這樣的初步分析仍略嫌武斷。一場戰役的結果,並不代表整場戰爭的最終勝負,但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畢竟台灣也受到中國武器的威脅。在飆風戰機被擊落後,台灣是否還有需要為現役的幻象2000進行升級,就有討論空間。過去因為各種原因,台灣的幻象2000一直未能進行中壽升級,但在法國的幻象2000 RMV在近期完成升級後,讓這件事露出曙光。台灣也委托法國原廠,先為雙座型的幻象2000進行延壽評估,有可能是在為升級做準備。然而幻象戰機的操作成本昂貴,法國應該也不願意出售新型的MICA NG飛彈給台灣,如果飆風戰機都不一定能在視距外空戰中取得優勢,再升級幻象2000是否有足夠的效益?國軍是否應該節省這項資源,改投資在長程空對空飛彈上?
台灣的F-16A/B BLK20升級為F-16V BLK 20後,採購了最新型的AIM-120C8供新戰機使用,這也是AIM-120D的外銷型。過去台灣使用的AIM-120C5/C7,已是改良型,射程大概提升到100公里左右,而AIM-120C8的射程更是大增到160公里以上。只是採購的數量有限,本來就不足以配備到所有的F-16V BLK 20上,在接下來66架全新的F-16V BLK 70交付後,更是僧多飯少。雖然可以理解空軍分批採購,是想避免過去一口氣買下960枚MICA飛彈,導致推進段火藥同時過期的窘境,但如果未來國防預算能寬裕一點,應該爭取採購更多的AIM-120C8。畢竟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這次空戰中,可以發現先進中長程空對空飛彈的數量,在視距外作戰中格外重要。第一時間能發射更多飛彈的一方,將佔有極大優勢,也能彌補戰機本身性能較弱的缺點。
國軍之前也推出新型的天劍二C型飛彈,供IDF使用,射程超過100公里。還嘗試研發天劍三型,射程更接近150公里,目前正在爭取量產,或許可以考慮提高優先層級,為IDF生產更多的長程攻擊武器。IDF在進行中壽升級後,已能由左右翼下的滑軌,發射天劍二C型,天劍三型應該也具備這項能力。IDF若在機腹中線掛載2枚舊型的天劍二型、翼下掛載兩枚天劍二C型或天劍三型,攻擊火力將能躍升一倍。至於美國正在研發,預計會在2026年開始量產的AIM-260聯合先進戰術飛彈(JATM),射程超過200公里,數據性能更勝霹靂-15。台灣是否能取得,並由F-16V發射,還需評估。另外美軍用來反制霹靂-17的AIM-174飛彈體積較龐大,F-16V應該難以掛載,而且射程超過400公里,國軍也不易在台海運用,是不太可能採購的武器。
除了硬體之外,這場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空戰結果,也說明在視距外空戰中,搶先下定決心發動攻擊的重要性。然而兩岸局勢敏感,台灣採取守勢作戰,不會開第一槍,因此處於劣勢。要小心中國在有政治需求時,會藉由聯合戰備警巡,故意挑起衝突,利用長程空對空飛彈,設下陷阱。解放軍如果只是想擊落幾架台灣的戰機,取得宣傳的優勢,國軍將非常難以防範。而且為了避免擴大衝突,台灣的戰機也不太可能在情勢不明下,立刻大規模還擊,甚至追過海峽中線。特別是近來中國的艦艇,已固定在台灣周邊海域活動,艦上配備海紅旗-9防空飛彈,可攻擊我方戰機,預警機與電戰機也不時飛入台灣的西南方空域滯留,整體的威脅性更高。面對這樣的壓力,國軍必需小心因應,在關鍵時刻下達反擊決心時,必需立即迅速,才不會錯失作戰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