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川普用「交易的藝術」化解美印關稅僵局
21日,美國川普總統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象徵性地參與印度排燈節(Diwali celebration)。圖/美國白宮flickr

投書:川普用「交易的藝術」化解美印關稅僵局

mirror-daily-logo

2025/10/27 06:10:00

楊聰榮/台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教師,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美國總統川普以其代表作《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表現在全球商業與政治舞台上「強硬施壓、以退為進」的典型形象。他的談判風格總是在極端壓力與驚人反轉之間遊走,追求在每一次交易中獲得最大利益。印度總理莫迪則以民族主義與堅定的自主外交著稱,他代表的是一個不願屈服於強權、但又懂得靈活取捨的亞洲新興強國。當美印兩國因高關稅而陷入僵局,這場對峙便成為「交易的藝術」與「談判的策略」的直接對話。
川普的策略建立在極限施壓的邏輯之上。他對印度施加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把能源與貿易議題綁在一起,要求印度對俄羅斯石油的採購行為作出讓步。這種策略一方面創造了龐大的談判空間,一方面也讓印度出口商承受巨大的壓力。面對這種壓力,莫迪政府被迫回到談判桌前,重新思考如何在不損國家主權的前提下化解經濟風險。從結果看,川普確實再次證明了「高壓換讓步」的有效性。
莫迪的應對則展現出成熟的外交靈活度。他沒有立即以報復性關稅反擊,而是採取了階段性妥協與策略性換籌碼的方式。他首先劃清紅線,堅持不開放農產品市場,以維護印度農民的核心利益。隨後他透過增加美國非基因改造玉米與豆粕的進口,換取美方在製造業與資訊科技領域的讓步。這種「有限開放、精準交換」的策略,讓印度得以在最小代價下取得最大收益。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俄羅斯石油問題成為最關鍵的轉折點。莫迪政府在面對國內「不可示弱」的民族情緒與外部壓力之間進行平衡,既維持了印度長期以來的自主外交立場,又在多輪談判後同意逐步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採購。這一決策既是對川普政府要求的回應,也是一種維持國際形象與外交靈活度的現實選擇。印度政府在此過程中不僅展現出堅定的談判意志,也呈現了其「多邊平衡外交」的實際運作,遊走在美國的壓力,以及其他勢力的接觸之中。
川普在談判中還祭出了另一項具有象徵性的政策,H-1B簽證限制。他以「保護美國勞工」為名,收緊對印度科技工程師與資訊人才的簽證發放,試圖增加談判壓力。這一政策直接衝擊印度龐大的資訊服務產業,也被視為一種變相的經濟槓桿。莫迪政府對此選擇採取雙線因應,一方面加強國內科技與外包產業的在地化政策,鼓勵印度企業回流本土投資;另一方面持續與美方磋商,尋求H-1B簽證的彈性安排,以確保印度高科技勞動力在美國市場的穩定存在。
最終的談判結果顯示,美國對印度商品的關稅有望從50%大幅降至15%至16%。對川普而言,這場談判印證了「交易的藝術」的有效性,他在地緣政治與貿易兩個戰場上皆取得可見的成果。對莫迪而言,他以有限的讓步換取了出口產業的競爭力提升,同時守住農業與外交自主的底線,展現了以靈活智慧面對強權的策略能力。
這場美印關稅僵局的戲劇性轉折,不僅重塑了兩國的經貿關係,也揭示了當代國際政治中的一個新現實:在多極化世界秩序中,強權不再壟斷談判主導權,戰略靈活與政治堅持同樣能創造「雙贏」局面。美印之間這場長達數月的談判,不只是經濟協議的結果,更是一場外交藝術的實踐。川普以壓力推動讓步,莫迪以智慧換取尊嚴,兩人分別以各自的語言詮釋了「強勢領導」的不同面貌。這場談判不僅讓美印重返合作軌道,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堂關於策略、權力與外交平衡的現代教材。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