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董事長柯文昌圓夢:山風、鼓聲、吟唱交織的愛
這場跨界盛會緣起於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的一個念頭。他回憶道,2015年跟隨優人神鼓在池上「雲腳」,2020年又在秋收聽見桑布伊唱出山林的呼吸,當下便決定促成兩位藝術家的合作。柯文昌感謝劉若瑀與桑布伊排除萬難,為池上帶來這齣「世界首演」,也希望透過這次演出提醒大眾「愛護自然和土地」。
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梁正賢則表示,《我回來了》是最能體現池上秋收『天、地、人合一』天然劇場的意義的作品。這幾天他拜完了池上附近20幾座土地公廟,感謝老天爺賜給一個有陽光、有風的好天氣。
《我回來了》由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擔任編導,以桑布伊的真實生命歷程為靈感。劇情圍繞著一位年輕男孩踏上成年禮的旅程,經歷祖靈試煉、學習與萬物對話,最終在池上的天地間打開一條「回家的路」。
回到自我內心與自然的連結
劉若瑀分享創作緣起時表示:「我們要做一部作品給自己的靈魂,敬告天地我回來了。」她形容,透過桑布伊的母語吟唱、鼻笛、口簧琴,融合優人藝術總監黃誌群震撼的鼓與藝,觀眾將「隨著少年勇士的探索,感受天與地、風與火、鳥鳴與野獸,看到內心的自己。」這場演出不只是藝術呈現,更傳承了原住民族的古老智慧。
桑布伊表示,每次回到部落,即使不需要耕種,爸媽仍希望他到田裡走走,「當我們的汗水流到土地的剎那,土地會記得我們,這是祖靈的召喚。」因此在金黃稻浪中演出這個作品更具意義。
活在當下:鼓聲喚醒內在的連結
主持人曾寶儀以溫暖的分享為演出揭開序幕。她說:「17年來池上這片土地教會我很多事情,而幫我上第一課的是優人神鼓。」曾寶儀憶起過去主持時還在田埂上為工作的事情吵架,但她一聽到優人神鼓的「咚」的一聲鼓聲,突然被提醒「妳人在這裡,要活在當下。」她強調,在日常的喧囂中,「我們常活在別的事情裡、活在別的地方,而池上就是那個能讓人「哪裡都不去」、「活在當下」的地方。」
池上就是美術館:邁向地方創生第17年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已讓池上從「米之鄉」蛻變為「藝術之鄉」。池上鄉公所林建宏鄉長指出,17年來透過地方由下而上的力量,池上逐步注入藝術人文底蘊,達到地方創生的好結果。
此外,台灣好基金會也在今年推出「藝術分享計畫」,將過去10年近50位駐村藝術家的作品,於池上的民宿、餐廳、小店等公共空間展出,宣告「池上就是美術館」,讓藝術走入常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