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網友在社群抱怨,店家開放消費者申起彌月、喜餅試吃,不過酌量收費、提供適量試個口味,卻被消費者認為應該提供「免費」,然而產品宅配到府,1至200元運費也不是業者收回,卻被嫌太貴,令原PO直言「想蹭免錢又要吃好吃滿」簡直異想天開。
原PO表示,雖然小工作室不能與集團、連鎖業者比較,且一分錢一分貨,竟被認為應該提供免費,直言「當店家營運成本都是天上掉下來的膩」,當消費者錢給到哪裡,品質就到哪裡,若「不給1塊要求1萬的品質」,無奈道「乾脆去搶還比較快」。
貼文一出,一派網友感到認同,舉例若業者稱消費金額捐獻50元給幼兒基金會等,就會被罵「搶錢」,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申請時「該支付多少錢都照付」,因為這些都是成本,且「都比原售價優惠了」,或是自知「自己也沒那個肚容量,更怕踩雷,折騰自己嘴巴」寧願不試吃,感嘆偏偏許多人不明白「食用者付費」道理。
一派網友則說,「畢竟要求試吃產品客人不多,有要有給有捨有得」,認為客人試吃1、2次試在建立彼此友好關係,當消費者被打動時,就會自行訂購產品送禮,或是推薦給好友,表示業者「遠可以賺回來,不喜歡吃的客人試吃的也不會有損失」;也有網友說既然消費者開的條件是你無法接受,反之「不賣他就是了」。
也有業者無奈道,價格無法達成協議就婉拒即可,如果任何事情都要在意「真的在意不完」;多方說法引起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