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南專欄:沉默的中國 生命只能在足球場找縫隙怒吼
連月以來,中國北京國安戰績崩盤,母公司中赫集團債務纏身,讓球迷失望至極在場上發洩怒吼。圖/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官方網站

洪耀南專欄:沉默的中國 生命只能在足球場找縫隙怒吼

mirror-daily-logo

2025/10/31 06:30:00

洪耀南/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勁旅,10月27日北京國安在輸給青島海牛後,工人體育館觀眾噓聲四起,看台上傳出「丟人現眼」、「讓投資人滾蛋」的怒吼。比賽結束後,一則關於北京國安即將解散的消息在網上沸沸揚揚地傳播開來。

從情緒到行動:球迷的集體覺醒

這場抗議不是偶發事件,而是長期積壓後的集體覺醒。連月以來,中國北京國安戰績崩盤、管理混亂、經營危機層出不窮。母公司中赫集團債務纏身、球員欠薪、俱樂部瀕臨解散,球迷失望至極。
然而,球迷沒有選擇沉默。以北看台「御林軍」為首的球迷組織,帶頭拒絕謝場、提前退場;「綠色旗幟」「閃亮工體」「綠翼京師」等團體,則以 Tifo、改編歌曲、口號接力的方式持續發聲。從線下怒吼到線上公開信,他們要求高層公開問題、徹查內幕,甚至提議球迷自籌資金自救。
球迷把失望轉化為行動,把情緒轉化為組織。在一個強調「穩定壓倒一切」的國度,這樣的自發集結,本身就是突破體制禁線的勇氣。

工體怒潮:從看球到抗議

北京國安主場再敗青島海牛,2 比 4,不只是恥辱,更是一場象徵性的爆炸。工人體育場迎來了爆滿,卻不是為了歡呼勝利,而是為了集體出席一場抗議活動。統一身穿綠衫的球迷拉出巨幅橫幅:「丟人現眼!」、「管理層不放一個屁!」——嘘聲此起彼伏,球迷轉身背對球場。整個工體化身為怒吼的劇場。
國安曾是中國首都北京的榮耀,如今卻成了體制失靈的縮影。球迷不再是觀眾,而是行動者——他們用聲音撕開了官方努力掩蓋的裂縫。

突破封鎖:體制的失靈與抗議的創造力

中共體制對任何群體聚集都保持高度警惕。它能封鎖新聞、刪除留言、控制輿論——卻無法封鎖一場同時發生在現場、看台與社群網絡的抗議,但事後封鎖網路發酵。
這一次,北京國安球迷突破了「可控激情」的框架:他們把看台變成聲音的廣場;把抗議變成文化創作——改編歌曲、揮舞綠旗、用藝術嘲諷權力的沉默;把維穩現場轉化為公民表達的現場。
體制試圖以「理性觀賽」「正能量報導」降溫,公安加派人手防止「聚眾鬧事」。但這些舉措恰恰證明:當局害怕的從來不是輸球,而是群體能量的覺醒。

球場即公共空間:政治被迫現身

足球場是中國極少數仍允許群體情緒外溢的公共空間。在工體的嘘聲裡,人們找回久違的自由—一種能夠「一起喊出不滿」的自由。
那首被球迷改編的諷刺歌:「年年漲票價,隊長罵球迷」,不只是球隊的恥辱曲,更是對封閉體制的挖苦。人民在合法的娛樂場域中,以體育之名說出了不能說的話。
在經濟低迷、信任崩塌的中國,球迷成了替代性的公共發聲者。他們不談政治,卻在無聲地質問政治。這種「非政治性的政治」——以抗議包裝情緒、以情緒折射制度——正是當代中國社會最真實的集體心理。
北京國安輸球球迷怒吼_2025-10-29.jpg
北京國安球迷的怒吼,不僅針對球隊,也針對那個讓人無力的體制。圖/中國知乎網

怒吼的意義:穿透恐懼的聲音

北京國安球迷的怒吼,不僅針對球隊,也針對那個讓人無力的體制。當「國安」不再安全,當「御林軍」倒戈成抗議者,這場集體行動的象徵早已超越足球。
即便在被嚴密控制的社會裡,仍有人用創意突破封鎖;即便在充滿宣傳口號的體育場裡,仍有真實情緒刺破假象。球迷的怒吼或許改變不了國安的命運,但它讓世界看到——在極度封閉的空間裡,人民仍能找到發聲的方式。

結語:從球迷到公民

工體的嘘聲,不只是失望的回音,而是社會的迴響。球迷不是敵人,而是這個體制中少數仍敢集體發聲的人。他們用怒吼取代沉默,用綠旗撕開封鎖,讓一場比賽變成了一次「公共情緒的重啟」。
中共或許該感到緊張——街頭、網路,如今連球場都成了政治的前線。北京國安若真有一天被改名為「雄安國安」,那將不只是體制的諷刺,而是時代的註腳:在沉默的中國,怒吼的生命,正再找縫隙冒出頭。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