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複合式失能」造成這場豬瘟危機
台中市府處理非洲豬瘟疫情的方式,已構成國家級防疫體系上的「複合式失能」。圖片由台中市政府提供

投書:「複合式失能」造成這場豬瘟危機

mirror-daily-logo

2025/11/01 06:10:00

廖郁賢/前雲林縣議員、地方政治工作者
這是一場跨部門協作生死戰。
早在今年6 月 14 日,金門海岸出現確診非洲豬瘟的「海漂豬」,已是強烈警訊,顯示境外病毒的威脅從未解除。
臺灣成功阻擋非洲豬瘟七年之久,這次疫情的爆發,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農民是否會自毀生計,而是臺灣社會的集體健忘,七年前的嚴峻警報已被淡忘,這次突發的本土案例,才讓防疫體系再次繃緊神經,這場危機不僅是病毒的挑戰,更揭示了臺灣防疫體系在風險意識、通報流程與跨縣市協作上的重大缺陷。加上在野黨質疑刪減相關預算、政府也未能持續進行宣導,導致大眾和部分業者對風險意識逐漸淡薄。對於有志於更高政治舞臺的首長而言,危機處理能力才是檢驗其政治實力的試金石。
任誰都看得出來,盧秀燕市長是有志總統大位的人。十月從台中梧棲養豬場爆發本土首例,衍生一連串疫調爭議,從發現豬隻異常死亡,到累積 117 頭死亡後才採樣,地方政府在黃金時間內的「明顯怠惰」,導致疫情應變慢了關鍵一步。儘管在確診後,中央迅速預防性撲殺 195 頭豬隻,可遲緩的疫調與混亂的通報,使全國被迫啟動持續禁止運輸與宰殺豬隻的緊急措施。更令人憂心的是,金門之後,馬祖北竿再次出現病死海漂豬,將近一個月,仍無法從台中市政府獲得一份精準且完整的疫調報告,讓整體防疫部署非常艱辛。
台中市在廚餘處理上的行徑,已非「無心之過」所能解釋,根本形同故意破壞。在台灣有野豬活動的環境下,將廚餘傾倒於山區的行為,無異於玩火自焚。一旦含有非洲豬瘟病毒的廚餘被野豬取食,病毒將在野外迅速擴散,屆時台灣的養豬產業將遭受滅頂之災,後果不堪設想,這種短視近利、草菅人命的做法,令人不得不質疑其背後的動機與操守。
如持續將地方行政的失能,歸咎於「不全部禁止廚餘」的中央農業部政策,是一種「系統性責任稀釋」的政治操作,此舉成功轉移了對國會黨團大砍防疫預算、導致「資訊破口」,以及地方行政在關鍵時刻拒絕採檢的真正罪責。將複雜的環保與經濟循環問題,簡化為單純的「禁廚餘」口號,是「放大單點風險」以轉移系統性失職的行為。
台中市府處理非洲豬瘟疫情的方式,已構成國家級防疫體系上的「複合式失能」,從最初對病死豬數量、獸醫通報時間的反覆變動,到連最基本的豬隻死亡數都能從 117 隻「校正回歸」至 78 隻,皆暴露了市府對資訊掌握的失控,最令人憤怒的是,市府一再將所有稽查、通報、甚至死亡數的混亂,粗暴地推諉給基層的「老農口述」,這種將公部門職責完全外包、卸責給人民的行為,徹底凸顯了市政領導在關鍵時刻的麻木與無能。
台中市府在事前是防疫的破口,事後是疫調的亂源,這種「只卸責,卻不徹底阻斷傳播」的甩鍋,正在以犧牲全民利益為代價,威脅著整個台灣養豬產業的未來。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