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立案偵查沈伯洋 學者示警:讓恐懼成為對台政策日常
繼去年被中共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後,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日前又遭中國重慶市公安局依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資料照片/林煒凱攝)

中共立案偵查沈伯洋 學者示警:讓恐懼成為對台政策日常

mirror-daily-logo

2025/10/30 21:35:00

記者:

陳凱貞

繼去年被中共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後,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日前又遭中國重慶市公安局依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學者分析,中共在這個時間點宣布「懲獨」,除了製造寒蟬效應,同時也在提醒美國與國際社會「台灣議題」是中國底線,不容挑戰。
沈伯洋去年遭中國國台辦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中共近日又透過重慶公安局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懲獨22條」,以沈伯洋建立「台獨」分裂組織「黑熊學院」等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為由,對沈伯洋立案偵查,並強調這是「反對台獨、維護統一」的正義之舉。
東海大學陸研中心副執行長洪浦釗分析,川習會登場前,美中都在進行戰略佈局與輿論塑造,中國此時宣布立案調查,帶有明顯的政治操作意圖,對內展現「反獨不鬆手」的強硬姿態;對外則是要提醒美國與國際社會「台灣議題」仍是中國的底線,不容挑戰,同時觀察台灣社會與國際輿論的反應。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受訪表示,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上週才在台灣光復80週年慶祝大會上拋出兩岸和平統一,台灣會有7個「更好」論述,隨即又祭出懲治台獨公告,目的就是在向台灣人民傳達「選擇正確」可以得到好處,反之就會被懲罰的信號,並藉此達到殺雞儆猴效果。
至於中共為何將目標鎖定沈伯洋,洪浦釗坦言,其實不令人意外,因沈伯洋早在學者時期就成立黑熊學院,積極推廣「全民防衛」理念及訓練。而沈伯洋在擔任立法委員後,更進一步將防衛概念從民間推向制度層面,讓台灣社會展現「我們準備好保護自己」的態度與信念,這些作為正好踩到中國最敏感的神經。
洪浦釗認為,中國接下來的手法將更制度化、常態化,甚至國際化,包括運用親中國家簽訂的引渡條約,讓「懲獨」變成跨境執法的工具。另外,名單範圍也可能擴大,從政治人物延伸到學者、媒體、民間組織,甚至企業界,並結合法律戰、輿論戰與心理戰,讓恐懼成為對台政策的日常手段。
針對台灣該如何應對中共「長臂管轄」,王宏仁說,政府除了持續向國際社會揭露中國背後的真正意圖,也應堅決表達我國立場,並積極爭取民主國家支持,讓世界了解這並非單純的「兩岸問題」,而是中共威權體制正在破壞既有的國際秩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