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鄭麗文已公開表明反對國防預算提升,但由於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同樣主張國防預算要達到GDP3%,如今鄭麗文此說法,其實白營也難全盤買單,藍白未來在國防議題的合作恐會受到影響。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說,鄭麗文稱寧可把國防預算拿給孩子,但投資國防其實也是為了孩子;且製造兩岸緊張的是中共,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以譴責中共為主,而不是究責受害人。
蘇紫雲直言,國防不是想要,而是必要;安全跟國家生存是價值,不是價格。所以要先滿足國家生存,再將國防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尤其要有實力才能避免戰爭;目前我國國防預算的確是偏低,但也不要無限上綱,在財務支出可行下,合理增加到GDP5%仍可承受。此外,其他民主國家中央政府總預算大概都佔GDP的3成左右,台灣只有佔16%;因為分母沒有放大,國防預算增加當然會有比較多討論,這也應該從國家整體財政政策來探討。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說明,核心國防支出到GDP3%雖對我國財政負擔而言略顯沉重,但仍有其必要性。因為我方面對共軍壓力及其快速增長的戰力,再加上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兵力部署後退,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台灣必須具備獨立作戰一定時間的能力。
蘇紫雲表示,北約國家基本上都已經同意拉高國防預算,所以從其他民主國家來看,並非沒有前例;且國防預算,可以對經濟產生加成效果,有不少國家有成功案例。例如美國、日本、韓國還有北約國家,基本上國防預算投資都可以產生約1.8倍加成效應,這叫國防經濟。
揭仲也點出,中共已經宣佈2049年之前要完成兩岸統一,若分治的時間越久、越接近2049年,北京政府說不定會開始有急迫感,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兩岸軍力過分懸殊,讓北京認為武力犯台有把握速戰速決,就有可能將武力犯台放到優先。
揭仲強調,跟中共交流、和緩關係絕對有必要,但若無法維持、具備一定實力的國防力量,反而會讓中共考慮把武力犯台擺在優先,並讓中共對於兩岸分治現況的耐心、容忍度降低,進一步降低談判意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