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表示,這起疫情屬於個案事件,全國其他養豬場目前均為陰性。疫調發現,梧棲案例場長期使用清潔隊及民眾提供的廚餘作為飼料,除由台中梧棲清潔隊供應外,附近居民得知該場以廚餘養豬,還會自行將剩食放置門口讓畜主取用,甚至飼主自家廚餘也一併餵食。
不過,該場聲稱蒸煮廚餘,但經查僅購買少量瓦斯桶,去年整年僅3桶、今年至今僅2桶,各為20公升,且現場並無燃燒柴薪痕跡;國軍進場清消後也發現瓦斯桶幾乎未使用,顯示蒸煮程序疑點重重;疫調小組並檢出該豬場廚餘車踏板呈陽性反應,且廚餘豬欄死亡率高達39.3%,明顯高於餵飼料豬欄的2.5%,顯示感染與廚餘關聯性極高。
此外,梧棲清潔隊提供的廚餘並非僅供該案場,還流向另一處「C廚餘養豬場」,而C養豬場飼養規模逾千頭,雖同樣以廚餘餵飼,卻有完整上傳蒸煮紀錄,經多次採樣檢驗均為陰性,顯示其蒸煮管理得當。
中央應變中心指出,基因定序結果顯示,此次病毒為「重組株」,與中國大陸及越南流行的病毒株相似度高達99.95%與99.92%,但由於尚無直接證據來源,仍無法確認病毒如何傳入台灣。
農業部長陳駿季則提醒,未來5天為防疫關鍵期,已要求全國各縣市自8月1日起至11月2日的豬隻死亡數據逐日統計分析,以掌握是否有隱藏疫情;若能在5天內確認全台豬隻健康無虞,將於11月7日如期解禁。
杜文珍強調,未經充分蒸煮的廚餘仍是最高風險感染源,一旦防疫鬆懈,病毒可經食物殘渣傳入豬群,「吃廚餘的肉豬死亡率高達吃飼料豬的15倍」,呼籲各地養豬場立即檢視廚餘使用與蒸煮流程,嚴防疫情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