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N》報導,過去美國政府停擺時間通常是「短暫的」,而上回2018年的政府停擺35天,影響10%政府支出,本次關門時間即將進入第37天,撥款計畫停滯;數百萬名美國人因此失去工作,更以領取食物券維生,約有140萬人即將面臨第2個月無法取得工資情形。
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第4季GDP成長率將放緩至僅1%,較第3季預測的3、4%成長率減緩許多;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大衛.凱利(David Kelly)分析,導致第4季GDP成長放緩原因也包括從未有的高關稅、低移民率以及學生債務償還。
另外美國政府的停擺,也造成飛機、太空發射等交通受阻;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日前指出,機場工作人員,包括安檢人員、管制人員等「必要員工」必須在停擺期間工作,由於沒有薪水,部分人員必須請假兼職維持生計,有些人則請病假表達抗議。
目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下屬機構已接獲超過400起缺工通報,成去年同期缺工數4倍之多,導致40處機場、數千個航班延誤,甚至取消;肖恩表示,若不能達成停擺協議,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最早將於本週五開始減少航班。
至於2026年,美國投資銀行認為美國政府停擺所造成的影響將於2026年第1季GDP逆轉,隨著員工重返工作崗位、聯邦支出恢復,GDP有望增加1.3個百分點,達到3.1%的穩健水準。
不過白宮日前表示拒絕承諾在政府停擺結束後,向休假員工支付工資,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認為「這造成永久經濟損害的風險」,可能導致70億至140億美元經濟損失,成美國政府停擺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