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變遷是無法或缺、無可避免的自然狀態,然而聖嬰現象為東太平洋升溫階段,周期可持續2到7年(通常接近4年),此期西太平洋的氣壓較高、東太平洋的氣壓較低;相反地東太平洋降溫階段的現象,稱之為「反聖嬰現象」,反聖嬰現象的極端氣候則可能造成颶風、乾旱等災害發生。

氣象專家林得恩15日在臉抒發文表示,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今(2025)年4月最新研究指出,以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來觀察,反聖嬰現象轉向中性正常年狀態的訊號,已經是愈來愈強,尤其是今年3至5月,中性狀態可能性高於95%以上;且可持續到今年8至10月(發生機率都在50%以上)。
林得恩表示,從今年整體的氣候趨勢預測來看,反聖嬰現象發生的機率均明顯高於聖嬰現象發生的機率,且隨著時間的增加,差距也會愈來愈大;而在今年11月至明(2026)年1月間,反聖嬰訊號更是最為逼近中性正常年訊號的表現,值得繼續追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