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登IPAC演說 藍委諷「吹哨壯膽」:只有穩定兩岸關係能創造外交成果
副總統蕭美琴7日前往歐洲議會舉行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發表演說,達成外交突破。(圖/翻攝自外交部長林佳龍臉書)

蕭美琴登IPAC演說 藍委諷「吹哨壯膽」:只有穩定兩岸關係能創造外交成果

mirror-daily-logo

2025/11/09 12:19:00

記者:

李奇叡

副總統蕭美琴7日前往歐洲議會舉行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發表演說,達成外交突破。不過,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質疑,賴清德政府將蕭美琴在歐洲議會的非正式演說包裝成重大的外交勝利,但這既不是歐洲議會正式邀請,也不是正式身分,更沒有政策成果,若以此就要定義為外交重大成就,難道不是典型的吹哨壯膽?她直言,在民進黨執政下,台灣外交政策正呈現一種令人憂心的「務虛化」趨勢。
許宇甄今說,蔡英文執政期間,台灣邦交國從22個跌落至12個,八年間斷交十國。這樣的成績單放在任何正常國家,外交部長早該引咎辭職,甚至可能成為政府危機。然而在民進黨的世界裡,負責外交的吳釗燮不但毫髮無傷,還一路坐上國安會秘書長,彷彿斷交是他的外交成績之一。
許宇甄批,新上任的外交部長林佳龍也絲毫不落人後,延續前任的浮誇風格,甚至更上一層樓。從各種「亮相、觀光外交」,刻意營造成「國際突破」,比起實質進展,更像是在比誰的宣傳能力強。如今外交工作甚至上演「龍燮之爭」的荒謬戲碼,讓人民不禁懷疑,民進黨政府到底把外交當成國家任務,還是當成自家派系的舞台秀?
許宇甄認為,台灣最根本的國家利益仍然取決於兩岸關係是否穩定。這不是主觀好惡的問題,而是地緣政治現實。前監察院長錢復早已指出「兩岸關係之於台灣,既非國際關係,更有其特殊性。若處理不好,勢必令台灣在國際空間寸步難行。」這句話放到今天聽,只有更現實、沒有過時。
許宇甄提醒,馬英九執政期間維持兩岸穩定互動,使台灣得以重新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還成功取得164國免簽待遇,使台灣人真正「走出去」。這些都是可量化、可驗證、國際組織正式記錄的外交成果。而不是靠社群媒體轉貼、政府剪輯影片、官員自我加冕所製造的虛幻能見度;民進黨將外交工作變成一場場政治表演秀,不敢面對兩岸現實,不願承擔外交後果,卻要人民為其冒進付出代價。
許宇甄說,台灣未來該怎麼走?和平,是一切外交與國安政策的最低前提;而重大決策透過民主程序取得共識,更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當一個政府只重敘事、不做實事,只會在國際上求亮相、騙選票,卻不敢為台灣爭取真正能強化安全、擴大國際空間的制度利益,台灣外交不但務虛,也會愈發危險。
許宇甄強調,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台灣必須回到理性務實的道路上;從馬英九到蔡英文、賴清德的差異已經清楚揭示,唯有穩定的兩岸關係,才能創造真正的外交成果。台灣外交不能只剩下光鮮亮麗的外殼,必須回到真正能讓國家獲利、讓人民安心的務實治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