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時擎透露,她很小就被改成右撇子,但仍會不自覺地用左手拿菜刀、剪刀和酒杯。高中時她跟哥哥與外公、外婆同住,當她左手持刀被外公稱為「魔鬼的手」,心裡覺得彷彿是自己做了什麼罪惡事情的感覺,直到今日還記得。相較哥哥在家裡可以什麼都不做,她卻必須洗碗、幫哥哥洗衣服,更莫名的是,當哥哥出去打麻將,被外公遷怒斥罵的卻是她。
國中被趕出家門獨居
《左撇子女孩》中馬士媛的叛逆藏著鄒時擎的年少。鄒時擎透露,由於自己愛頂嘴、軍人出身的爸爸會用電線或水管打她,媽媽甚至在她國中時就租了房子讓她搬出去獨自居住,怕她會被爸爸打死,這讓她不能理解。「當我告訴別人我國中搬出去一個人住,每個人都有這個反應『為什麼是妳住外面?』」
加上台灣傳統觀念的「一白遮三醜」,從小鄒時擎被媽媽規定夏天要穿長袖,「我不用出去,太陽曬進窗戶我就黑了,我完全沒有辦法變白。」因膚色黑被媽媽嫌棄不夠漂亮,導致她極度討厭照鏡子、不愛拍照,甚至會忽略所有報導上自己的照片。「我一上大學,就決定一定要出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家是怎麼樣生活的。」
赴紐約重拾自信對抗單一審美觀
當她到了紐約唸書,才發現她的健康膚色反而是許多人想要的,這讓她意識到「美女不是只有一種」,漸漸重拾自信。即使拍了這麼多年電影,媽媽還是會覺得「妳就是沒有在賺錢啊!」鄒時擎說:「亞洲人觀念就是要賺錢才叫成功。」
被奧斯卡名導光環「隱形」
2008年,當鄒時擎與以《艾諾拉》拿下奧斯卡5大獎的西恩貝克,將《外賣》成功送進電影院播出,她就在思索怎麼開拍《左撇子女孩》,一邊擔任其他電影的製片,一邊拿著劇本大綱找資金。直到2022年夏天,《左撇子女孩》正式開拍並殺青。鄒時擎並非電影科班出身,但一路下來當製片、選角、解決拍電影的大小事,「每一步都是一個練習。」
西恩貝克除了擔任《左撇子女孩》剪接,也會給鄒時擎一些建議,「譬如要拍狐獴跳下去那場戲,還有生日宴那一場要怎麼拍看起來人多,我有打電話問他,他會建議,去看哪部電影的哪個部分,參考對方拍法。」
性別歧視無所不在
這些年在美國,鄒時擎仍能感受到性別歧視。她在西班牙影展與一位義大利男導演聊天,對方得知她是女導演後,很理所當然地說:「因為妳是女生,所以妳一定很辛苦。我是男導演,我要克服的東西其實沒有很多。」
甚至她與西恩貝克搭檔,在美國媒體上也成了隱形人。「很多人因為不會唸我的中文名字,就直接把我跳過,當作沒有這個人,評論裡只提西恩貝克。這次《左撇子女孩》我是導演,還是只提剪接的西恩貝克。」
盼打破不合時宜的傳統遺毒
《左撇子女孩》上映後,鄒時擎在映後被一位老先生質疑:「電影裡講的重男輕女早就沒有了,為什麼還要放在裡面?」鄒時擎沒有爭辯,直接反問現場觀眾:「家裡仍還有重男輕女觀念的,請舉手。」現場許多手都舉了起來,她請那位老先生回頭看,證明了這種傳統的「不自覺」延續。
鄒時擎強調,她拍攝這部電影的最大心願,除了希望大家去發掘自己的特點,「那些可能都是優點,不要因為不一樣去藏起來」,也希望重新審視不合時的傳統遺毒,不要再一代代的傳下去。「我不能改變別人,但我至少可以讓我女兒自由的成長,長成她自己想要的樣子。」電影《左撇子女孩》上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