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攻心不只是成語!心臟科醫師揭「1狀況」快就醫:請對自己好一點
情緒引發的心絞痛甚至比運動更常見。示意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ixabay

怒火攻心不只是成語!心臟科醫師揭「1狀況」快就醫:請對自己好一點

mirror-daily-logo

2025/11/12 07:00:00

編輯:

古靜兒

許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都會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抒發、與親友大吐苦水,寫下「我心情不好」、「心碎了」、「傷心到不行」等語。不過「心碎了」可能不只是個誇大形容詞,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負面情緒所引發的心絞痛甚至比運動更常見,約1/3的患者在服藥或心導管手術後仍會持續胸痛,為此呼籲心臟病患者應放鬆心情、減壓生活,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避免情緒成為致命誘因。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昨(10)日在粉專「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上PO文表示,情緒不佳確實會導致心臟不舒服,就連許多影視作品中也常常出現中年人生氣之後突然摀住胸口、倒地心臟病發作的戲碼。
至於這樣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劉中平醫師則說明,雖然現今醫學已大有進步,但仍有1/3的患者服藥之後持續心絞痛,也有1/3的患者接受心導管手術治療之後,心臟疼痛還是沒有緩解:「心臟缺氧的患者因為情緒引發的心絞痛,比起運動引發的頻率還要高!」
劉中平醫師表示,這代表即便是心臟的血管狹窄導致缺氧性心絞痛,但情緒引發的神經連鎖反應也是症狀無法緩解的主因,更有研究資料顯示,持續心臟疼痛的患者有較高的生命危險。另有影像掃描發現,大腦的額下葉(Inferior frontal lobe)在情緒刺激或有壓力時會被異常活化,之後導致心絞痛產生,可能的機轉包括冠狀動脈收縮、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痛覺提高、微循環障礙等。
對此,劉中平醫師提醒所有心臟疾病患者平時生活一定要放輕鬆,調整工作型態,減少壓力,如果無法自行緩解負面情緒與壓力,他也建議可以尋求家人和醫療人員的協助:「是真的有醫療上的重要性,請對自己好一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