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先前報導,賴清德原本計畫8月出訪拉丁美洲,往返途中在紐約和達拉斯短暫停留,盼藉此展現台美對抗大陸的緊密關係,但川普政府要求賴取消過境紐約的打算,隨後賴清德取消了整個行程;《金融時報》更直指川普政府因中國不滿而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引發外界矚目。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0日舉行線上座談,「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分析,希望盡速敲定賴清德的轉機規劃,「最好是在年底之前」。她指出,隨著川普團隊開始安排2026年4月訪問北京,我方擔憂時間愈逼近,美方就愈容易避免安排任何可能損及美陸關係、影響最終協議的動作。
葛來儀表示,據她了解,美方先前並未取消賴清德過境,只是拒絕以紐約為過境地點,但從中南美洲返台途中過境一事已獲批准;不過,今年底過境紐約的可能性「仍是未知數」。她也說,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時並未能於紐約過境,而是選擇東岸城市邁阿密,所以台灣目前或許可以考慮過境其他城市。
對此,鍾佳濱回應,感謝葛萊儀善意提醒,這也表達了台美雙方其實不言可喻的一個默契,也就是說美國總統川普必然要去慎重處理跟中國的關係,尤其與習近平的會面是一個重要課題。
鍾佳濱說,對於台灣現況及台海的維護,也是川普在民主大同盟當中表達的「第一島鏈」,跟整個局勢的和平息息相關。他謝謝葛萊儀提醒,相信未來台美雙方會就此議題往這個方向去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