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母崩潰嘆「只要1分鐘就好」悶死癱瘓兒!律師揭「特赦不是答案」關鍵原因
台北一名老婦活活悶死癱瘓兒。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8旬母崩潰嘆「只要1分鐘就好」悶死癱瘓兒!律師揭「特赦不是答案」關鍵原因

mirror-daily-logo

2025/11/15 09:48:00

編輯:

古靜兒

台北市一名79歲的劉姓老婦獨自照顧因小兒麻痺癱瘓的小兒子長達50年,長年勞心勞力,加上自身健康惡化,最終在2023年4月底新冠肺炎確診、必須隔離期間,因擔心兒子無人照料、心力交瘁,做下極端決定,用口水巾掩住口鼻,再拿事先購買的膠帶纏繞封死讓兒子窒息身亡。案件曝光後引發社會熱議,一審法院除判其2年6月有期徒刑外,更罕見在判決書中建請總統特赦,目前本案已進入二審審理中。

照護癱兒50年身心俱疲…79歲老母隔離期間悶死兒子!

劉婦多年來一直照顧幼時因腦膜炎併發肺炎,最後因小兒麻痺造成終身癱瘓的兒子,卻在2023年4月底確診新冠肺炎,後續全家人也陸續確診,無人能分擔照護工作,劉婦擔心自己若先離世,兒子會在無人照顧的狀況下痛苦死去,最後做出極端決定。劉婦事發當天拿出事先已經放好1萬元新鈔的紅包袋塞進兒子嘴裡,再以口水巾覆蓋口鼻、以膠帶纏繞固定,造成兒子窒息身亡。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劉婦的辯護律師杜俊謙指出,劉婦當時坐在病床旁,輕聲詢問癱瘓兒子:「媽媽送你去媽祖那邊好不好?在媽祖那邊可能會過得比較好」,雖然兒子無法說話,但這50年的相處,使她得以理解兒子的眼神、呼吸與肢體反應,認為兒子已有同意她的做法:「你忍耐一下,媽媽這樣做,很快,一分鐘就好」。聽到母親這句話,兒子原本抵抗的手才放下,放棄掙扎。
直到犯案後劉婦在陽台痛哭,經剛剛盥洗完、回到房內的看護發現劉婦兒子已無生命跡象並立刻報警後,劉婦到案才坦承犯行。律師指出,劉婦這些年來除了照顧無法行走、語言功能受損,需要長期臥床的兒子,還得照料中風的丈夫,家庭重擔全落在她身上,也曾向律師坦承,長期身體與心理壓力已讓她多次萌生想與兒子一起走的想法。
法院審理時,法官根據相驗照片記錄,發現劉婦兒子遺體衣物乾淨、全身沒有任何褥瘡,顯見劉婦多年照護極為用心。法官審酌劉婦50年來全心照顧、犯後自首且深切懊悔的態度,最終一審依殺人罪最低刑度判其2年6個月有期徒刑,並罕見地在判決書內建請總統依《赦免法》進行特赦。
不過,本案目前由高等法院二審審理中,尚未定讞。對於外界關注特赦可能性,總統府僅表示,仍須待司法程序終結後,才會依規定評估是否介入。

覺得「自己不配被特赦」!律師無奈揭現況

針對特赦一事,杜俊謙律師接下來將依規定遞出有利劉婦的申請,包含特赦文件,但他也透露,劉婦本人極為傳統、道德感強烈,認為自己「不夠格被特赦」,對於特赦始終消極,希望可以進一步釐清死者當時是否已不想活,若只是協助輕生,刑度也可以減少,希望藉此戰勝劉婦內心的罪疚感。
律師蘇家宏則以「她不是壞人,但特赦不是答案」為題發文指出,在這起案件中可以看見,法官在判決書中罕見地建請特赦,凸顯司法也感受到這份沉痛母愛,但他同時認為,生命權不可任意剝奪:「這位媽媽的選擇值得同情,但是法律不能允許」,認為特赦恐模糊法律「對人民生命保護」的基本界線,不宜作為解決方式。
蘇家宏律師表示,劉婦的家人若心疼年長的劉婦不應再受苦,仍可透過法律程序上的二審、量刑理由爭取更輕刑度或緩刑,在上訴審進行期間劉婦不需要立即入監;同時法院在裁判時,也會再次考量劉婦高齡、健康、照護壓力與長年的辛勞等法律理由,有機會再減輕刑期,甚至緩刑。
蘇家宏律師也以劉婦的角度來看,若最終真的需要服刑,也可能成為老婦心中的「贖罪」:「至少她依照法律的規則付出了代價,也減輕她心裡殺害孩子的愧疚,讓她在晚年時能獲得某種平靜。」蘇家宏律師直言,這起案件得以再次引起外界對於「照顧者真正困境」的關注,照護者缺乏支持、長期累積的無助與絕望最終釀成悲劇。
對此,蘇家宏律師表示,他不會建請總統特赦劉婦,而是會請對方繼續上訴,並懇請政府完善將社會支持建構,包括更充足的喘息服務、可負擔的長照資源、心理支持系統,讓每一位照顧者知道「他們不是孤單一個人在扛」。蘇家宏律師也呼籲民眾若身邊有親友正在擔任照顧者的角色,也可適時地給對方一個擁抱,讓對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也可協助找到社會或政府相關資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