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週年1/國會混戰、覆議、大罷免 盤點賴政府執政首年考驗
2024年第11屆立委上任以來,藍白以人數優勢推動法案,國會多次爆發混戰。(資料照片/鏡週刊提供)

|即時

賴清德就職週年1/國會混戰、覆議、大罷免 盤點賴政府執政首年考驗

2025/05/20 06:45:00

記者:

鄭宏斌

今天是520,賴清德就任總統屆滿1週年,回顧這1年來的台灣政壇,焦點都圍繞在朝小野大的立法院上,不僅國會多次上演肢體衝突,劍指藍營立委而來的「大罷免」更是星火燎原,目前已有30件藍委罷免案二階達標送件。除了內部情勢緊張,外部更面臨中共解放軍軍演常態化、美國發動關稅貿易戰的挑戰,美中台大三角關係緊張。如何解決諸多內憂外患,是賴政府邁向第2年執政的重要課題。
行政院長卓榮泰16日率內閣團隊與媒體茶敘,細數過去1年來政績,包括「1+7」重點政策,並說明政府5大行動、20項進行式,以及目前對美關稅談判的最新進度。儘管賴政府推動多項施政,但在民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還是國會朝野衝突以及大罷免。
《鏡報新聞網》為您盤點這1年來的國內重大政治事件。

藍白掌握國會過半席次 朝野衝突加劇

2024年1月13日,第11屆立委選舉一結束,就註定了朝小野大的政治僵局。國民黨獲52席立委、民進黨51席立委、民眾黨8席立委;換句話說,加上2名泛藍的無黨籍立委,藍白共有62席,在國會超過半數,使得執政的民進黨在立法院屢屢挫敗。
藍白陣營憑藉人數優勢,在議場表決戰中攻無不克,此外,國民黨團擺脫過去溫良恭儉讓的風格,在該黨團總召傅崐萁的帶領下,改走「戰鬥藍」風格,時常在議場和綠營上演全武行。
首個戰場是國會改革法案,藍白在第一會期推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份條文等一系列修正案,重點包括:要求總統到立院國情報告、對立委的提問即時回答以及藐視國會罪、立法院調查權等。朝野於是展開激烈攻防,並爆發肢體衝突。此外,民眾也多次自主集結,至立法院場外抗議,被稱為「青鳥行動」。
青鳥行動聚集立法院外_鏡週刊提供
民眾不滿藍白強推法案,2024年發起「青鳥行動」包圍立法院。(資料照片/鏡週刊提供)
在行政院提出覆議失敗之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先在7月19日做成暫時處份,10月25日做出憲判,宣告多數條文違憲失效。
不過,藍白接續又再聯手提出多項爭議修法草案,包括《財政收支劃分法》、《憲法訴訟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等,以及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刪減2千多億元、凍結2千多億元,創下新高,也讓行政、立院之間的憲政衝突加深。

行政院6次提覆議失敗

針對藍白陣營在立法院強推修法,行政院長卓榮泰上任1年來,共提出6次覆議,全數吞敗。
行政院認為國會修正的法案窒礙難行,提出覆議。卓內閣提出的覆議案包括國會改革法案、《憲法訴訟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財劃法》、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以及《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不過,這些覆議案送到立法院後,全數遭到藍白封殺。

大罷免星火燎原 現有30件藍委罷免案送件

藍白陣營2024年間在立法院通過多項爭議法案,引發民眾不滿,不僅從去年5月起掀起「青鳥行動」,各地公民團體也醞釀發動罷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由於民眾黨立委皆是不分區立委,不符罷免規定,因此罷免行動皆針對藍委而來。另一方面,國民黨為了反制,也發動「以罷制罷」,策劃多個針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行動,但由於涉及「幽靈連署」,現有多個國民黨地方黨部遭到檢調搜索、相關人員被約談。
20250425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中)捲入罷免幽靈連署案遭羈押禁見。鄒保祥攝
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中)捲入罷免「幽靈連署」案,遭羈押禁見。(資料照片/鄒保祥攝)
回顧大罷免潮的演變,2024年下半年,各地已有公民團體正在醞釀罷免藍營立委,不過僅止於討論,到今年1月,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號召大罷免,藍白也展開反制行動,於是開始發展為全國性的大罷免行動。
在經過第一階段連署提議後,共有35席泛藍立委、15席綠營立委進入二階連署。藍委的連署截止日多集中在5月,罷團目前已陸續送件,而綠委的連署截止日則落在6月。
截至目前,已有30件罷免藍委案達到二階連署法定門檻,並且送件,將由中選會進行審查決定是否成案。
不過,12區罷團在5月19日共同舉行記者會喊出告急,包括基隆、新北、桃園、台中等,有12區的連署書份數未達安全門檻130%,因此呼籲尚未連署的民眾加入連署,讓罷團能再補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