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當時保育部(DOC)研究團隊正在麥肯齊盆地(MacKenzie Basin)特卡波湖(Lake Tekapo)附近進行年度蚱蜢調查,意外發現這隻粉紅色的蚱蜢。牠們是紐西蘭特有種,也是當地最大型的低地蚱蜢,外觀通常呈灰褐色,與其棲息地的河石融為一體,粉紅色個體極為罕見。
參與調查的保育巡守員珍・夏里(Jen Schori)表示,她過去只聽過有人見過粉紅蚱蜢,但從未親眼遇上,「當時真的非常興奮,粉紅色蚱蜢實在極少出現。」她推測,這種罕見色澤來自名為「紅質症」(erythrism)的基因突變,會使紅色色素過度生成,取代通常的自然色。
根據保育部估計,全國僅剩約 250 至 1000 隻成體健壯蚱蜢,屬於國家級瀕危物種,正面臨棲地縮減、氣候變遷與掠食者威脅等多重壓力。雌性個體體型通常為雄性的兩倍,並需要大量日照提高體溫才能順利覓食與使體內的卵成熟。夏里形容,這種蚱蜢外型獨特,「看起來幾乎像史前生物」。但牠們跳躍雖快,著陸卻相當笨拙,加上身形脆弱,粉紅色個體更容易被掠食者盯上,所以這次發現格外珍貴。
當地在 2018 年建起一處防掠食者圍籬,被視為全球首座昆蟲保護區。但這隻粉紅蚱蜢被發現在保護區外,因此未受到保護,「只能靠自己求生」。夏里最後補充:「牠們的名字不是白叫的,確實相當健壯。像這隻雌性又大又強壯,也許牠能成功繁殖,未來我們還有機會再看到粉紅色的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