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這個捕蟹籠的設置,初衷是為了抑制當地入侵物種「歐洲綠蟹」的擴張。紐約州立環境科學與林業大學助理教授、此次研究共同作者凱爾.阿泰爾(Kyle Artelle)表示,一開始他們認為淺灘上的捕蟹籠被熊或狼破壞還說得通,但當中有一些是被放在完全淹沒的深水區,就讓人感到困惑,一般來說狼和熊都不會潛水,究竟會是誰破壞的呢?
因此,研究團隊特別架設了攝影機,原本以為會拍到海獺或海豹,卻沒想到拍到一隻母狼叼著浮標從水裡游回岸邊,再用力拉動繫在浮標上的繩子,直到捕蟹籠浮出水面,之後撬開容器並享用裡面的鯡魚誘餌。母狼一系列的操作,讓研究團隊震驚直呼「完全出乎意料」,阿泰爾表示,與狼相處過的人都知道牠們相當聰明,能做出高智商的行為並不意外,但沒有人真的能親眼見識過。
研究人員不確定有多少野狼學會這招,推測狼可能在人類從船上設置時,或是退潮時在淺灘看到、接觸到這些捕蟹籠,才逐漸摸索如何拉起更深處的誘餌。阿泰爾解釋這段使用過程之所以令人驚訝,在於野狼必須完成一連串動作才能獲得食物……在看不見深水中的捕蟹籠的情況下,做出有目的性的行為來解決問題,就像人一樣。他說:「牠並不是隨便拉拉,看起來也不像是在玩耍,這隻狼非常專注、極其有效率,甚至盯著繩子的末端,好像在等待捕蟹籠浮出水面。」
不過,阿泰爾也自承,母狼拉起捕蟹籠是主觀認定符合「工具使用」的範疇,因為有些定義認為必須「親手製造或改造工具」,而這個案例則符合另一個「利用外在物件達成目的」,畢竟狼沒有自己綁繩或製作,而是使用現成的捕蟹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