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風格/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主筆,本文經授權後刊登
11月26日香港新界「宏福苑」社區發生的五級大火(最嚴重火災),截至目前已造成44死56傷、恐有279人失蹤。
看著火場畫面,作為長期關注軍事衝突的軍友,很多人應該感到震驚與不解:就算是戰爭狀態,如目前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許多城市遭到飛彈或火砲轟炸,絕大多數鋼筋水泥建築物,也沒有燒成這種「火燒連營」的情況。(8棟大樓7棟起火)
只有二戰時期燃燒彈轟炸木製建築社區,才看過類似火情,因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具備極高的耐火極限,即便遭遇軍事打擊,火勢通常也僅侷限於被擊中的樓層或單元。
然而宏福苑這場大火卻能瞬間吞噬多棟大樓,甚至造成數百人死傷失蹤,這種毀滅性的結果與住戶「根本來不及逃生」有絕對關係,經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大致命原因:
一、外部「易燃棚網」導致反應時間歸零
該社區正進行外牆維修,整棟大樓被乾燥的竹棚架、易燃的尼龍圍網及發泡膠緊密包裹:棚架用竹子當骨架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棚網與封窗建材竟使用易燃的材料!
這解釋了為何火勢能超越常規戰爭轟炸的破壞模式:火勢不是從內部單點慢慢燒出來,而是藉由外部的高分子材料,在極短時間內將整棟大樓「包圍」。
對於住戶而言,火是同時從窗外四面八方襲來,加上燃燒產生的滴落物迅速引燃低樓層,再往高層燒,整棟大樓瞬間陷入火海。
「外部包圍內部」的燃燒方式,極大壓縮了黃金逃生時間,許多人可能在睡夢中或猶豫間就已錯失逃生機會。
二、建物設計問題
根據宏福苑的平面圖顯示,該建築屬於「彈性十字二型」設計,主要特徵是中央核心筒完全封閉,並無先前外傳的開放式通風天井。
雖然這避免了天井式的引火效應,但在這種外部大火包圍的情況下,卻產生了另一種致命危機:所有住宅單元的大門都面對一個封閉的電梯大堂(Lobby),當外部火勢燒破窗戶侵入建築物內,濃煙便會湧入這個唯一的逃生通道。
由於缺乏天井或開放式走廊進行排煙,這個密閉空間瞬間會變成充滿劇毒濃煙的毒氣室。高層住戶一旦打開門想逃生,面對的不是出路,而是高濃度的致命濃煙。
三、不利的天候因素
事發時香港正受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濕度極低且風勢強勁。
強風不僅助長了火勢的推進速度,更讓火焰輕易跨越樓層間的防火阻隔,甚至波及鄰近座數,讓本就艱難的救援與逃生行動雪上加霜。
台灣也應關注老舊建物維修安全風險
宏福苑大火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它證明了在錯誤的維修工法與易燃物料包覆下,和平時期的建築工地可能比戰區更脆弱。
願逝者安息,傷者早日康復,災民獲得妥善照料。也盼此次慘劇能讓也有許多老舊建築需要維修的台灣,能關注並優化可能的系統性安全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