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檢查能救媽媽和寶寶!子癇前症篩檢幫孕媽保胎兒健康
孕婦做中晚期子癇前症篩檢,能及早發現胎兒發育異常的狀況。

|即時

這項檢查能救媽媽和寶寶!子癇前症篩檢幫孕媽保胎兒健康

mirror-daily-logo

2025/07/03 12:58:00

記者:

梁孝傑

孕婦媽咪們要留意了!懷孕過程中,有一種隱形殺手叫做「子癇前症」,可能會威脅媽媽和寶寶的安全。台大醫院婦產部施景中醫師分享,一項針對懷孕中後期的子癇前症篩檢,成功幫助一位孕媽咪發現胎兒發育異常,及早介入治療,順利保住母子健康。
這位孕婦在懷孕21週時做了高層次超音波,發現寶寶體重比正常小了約兩週,但媽媽本身沒有其他不適症狀。醫療團隊接著安排了「中期子癇前症篩檢」,結果顯示胎盤功能異常比正常值高出7倍,屬於高風險族群。醫生緊急通知孕婦回診,安排密切監測和適當用藥,一路安胎到寶寶29週,最後平安出生。
子癇前症是孕婦和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造成超過7萬名孕婦死亡,胎兒死亡超過50萬例,導致早產約260萬例。這個病症多在懷孕20週後發生,病程進展快速,一旦沒被及時發現,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例如胎盤提早剝離、顱內出血,甚至胎兒在子宮內死亡。
近年來,台灣的婦產科專家越來越重視中晚期子癇前症篩檢的重要性。在今年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的共識會議中,專家們一致認為這項檢測是預測高危險妊娠的有效工具,建議將其納入產科臨床風險評估,幫助醫師更準確地照護孕婦和胎兒。
20250703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施景中分享,孕婦做中晚期子癇前症篩檢,能及早發現胎兒發育異常的狀況台灣周產期醫學會供圖_2025-07-03.jpg
這項檢測主要是抽血測量兩種胎盤相關指標——sFlt-1(可溶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1)和PlGF(胎盤生長因子)的比值,藉此了解胎盤功能是否異常。篩檢時間建議在懷孕20週到36週之間,醫師會根據結果決定是否要提前用藥、密切監控,或是安排早產計畫,保護媽媽和寶寶安全。
孕婦媽媽們在例行產檢時,不妨和醫師聊聊是否適合做子癇前症篩檢,特別是胎兒發育較慢、或有其他高風險因子的媽媽。這項檢查不僅能幫助基層診所快速識別高風險孕婦,也能讓醫學中心提供更精準的照護,給母嬰健康多一層保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