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
2025/09/10 15:37:00
藍白去年在立法院強推《財劃法》修正案,如今卻因公式「分母寫錯」釀禍,導致多個縣市及離島分配款不增反減,引爆地方首長怒火。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10日)下午率14縣市首長北上合開記者會爭取補助。盧秀燕致詞時批評,中央手握補助地方預算的生死大權,大砍各地方縣市政府補助,她呼籲中央「放下屠刀」,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分配地方補助款。

即時
2025/09/10 14:24:00
藍白去年在立法院強推《財劃法》修正案,如今卻因公式「分母寫錯」釀禍,導致多個縣市及離島分配款不增反減,引爆地方首長怒火。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10日)下午率15縣市首長北上合開記者會爭取補助。記者會一開始,15名縣市首長依序上台簽署「15縣市捍衛地方補助聯合聲明」,其中也提出3大訴求,呼籲統籌分配款與一般性補助款應回歸透明、公平、公開的公式設算分配。

即時
2025/08/29 21:59:00
立法院今天(29日)三讀通過攸關普發現金1萬元的《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以及114年度追加預算案。行政院表示,將依照立法院通過的主決議,立即撥付追加的636億元一般性補助款給各地方政府。

即時
2025/08/29 14:25:00
立法院今天(29日)三讀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根據三讀條文,行政院原先共編列878億4136萬9千元追加預算,最後減列為822億3958萬1千元。其中,636億的地方補助款僅減列1千元,並通過一項主決議,行政院應於追加預算完成三讀後,立即將一般性補助款撥付各地方政府。

即時
2025/08/28 12:11:00
台北市長蔣萬安不滿行政院主計總處擴大解釋一般性補助款,藉此砍個別縣市的補助款。對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28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批評,行政院現在將地方補助款改為「申請制」,是想讓各地方政府向部會「求爺爺拜奶奶」,看來總統賴清德嫌民調不夠低,黨團將提法案反制。

即時
2025/08/19 11:53:00
立法院今天(19日)上午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就「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今天恰逢51歲生日,卓榮泰備詢時誠摯獻上祝福,黃國昌並未回應,直接砲轟卓揆是史上手握最高預算的行政院長,卻哭窮說錢不夠,把腦筋動到地方政府,違法苛扣636億元地方一般性補助款。

即時
2025/08/19 10:56:00
近期內閣改組呼聲不斷,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19日)赴立院就「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國民黨立委傅崐萁質詢時建議,若卓榮泰繼續擔任閣揆,盼能修補中央和地方的信賴關係。卓榮泰回應,自己也希望未來任何人擔任院長,和立法院之間,包括預算審查都能依照憲法和法律精神進行。

即時
2025/08/19 10:19:00
立法院今天(19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就「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卓榮泰在報告時指出,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實際規模僅為去年92%,且六都今年都是最高預算,「地方沒有因此被大幅刪減,唯獨中央被用這樣的標準對待,對中央不公平,也對國人不公平。」政院的解方就是恢復包括636億地方補助款在內的878億元預算,讓資金能如同大水庫般,源源不斷的充分照原計畫流向各縣市。

即時
2025/08/19 10:19:00
上週行政院會傳出台中市長盧秀燕為地方補助款與卓榮泰激烈討論。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19日)上午受訪時表示,今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被立法院刪除的金額高達2076億,立法院要求行政院自行刪減636億,對政院來講是高度窒礙難行。政院上周提出了今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的追加預算案878億多,希望立法院能夠支持。

即時
2025/08/14 17:04:00
行政院今天(14日)拍板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將原本新台幣5450億元的特別預算規模提高至5900億元,將函請立法院審議。民眾黨立院黨團表示,卓榮泰內閣趁機藉地方補助款為由,夾帶各部會補助,後續將會嚴審,不容一絲浪費。

即時
2025/08/14 13:58:00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藍白大幅刪減,讓不少行政機關難做事。行政院會今天(14日)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編列878億4136萬餘元,其中包含一般性補助款636億元,將以今年原預算的收支賸餘數支應。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明,考量地方政府政務推動、中央部會撙節執行預算仍有財務需求,還有原住民禁伐補償、提升國軍待遇等,因此提處追加預算。

即時
2025/08/14 13:35:00
行政院院會今天(14日)討論114年度中央政府追加預算案,以及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等,其中不少縣市政府首長到場與會,台中市長盧秀燕更親臨現場開會。惟據轉述,會中院長卓榮泰與盧秀燕爆發口角,盧秀燕在討論追加預算案時,屢提總預算案創新高及計畫型補助款等問題,被全場認為偏題,最後卓也忍不住出聲制止,「現在是來討論事情、共同解決問題的,不是來創造聲量的」。
熱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