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局貨架上的保健食品種類百百款,疫情之後,健康焦慮更讓「預防」成了日常,據經濟部統計處估算,2023年保健食品的整體經濟規模已突破新台幣1700億元。保健食品市場百家爭鳴,2018年才成立的大研生醫,無疑是其中黑馬,代表作高濃度魚油更是四大電商平台銷售冠軍。但大研生醫創立之初,無關嗅到龐大的市場規模,也沒有設立成長目標,董事長張家銘笑說:「創這個業,純粹因為個人需求。」
嚴格把關 效用親測試
走進會議室的張家銘,看起來跟一般保健食品企業老闆不太一樣,182的他,腰圍略為中廣,被同仁爆料愛喝可樂,「我現在正在試我們的減肥產品,如果3個月後你們看我肚子小了,表示有用。」他說話直白,笑聲爽朗。
「我們都是自己吃了有效才會推出來,就是神農嘗百草的概念。為什麼我們官網有30天無效退費,因為我們試過、很有信心。」他自己每天也會吃3到4種保健食品,記者問起沈玉琳緊急就醫,曾懷疑是保健食品吃太多傷肝?張家銘回應:「要看他是吃什麼品牌。」他說大研生醫品質把關非常嚴格,花在原料、產品逐批檢驗及國際安心標章等費用,至2024年底已超過3,800多萬元,「一般食品的檢驗,基本大約九項,申請小綠人的健康認證大約需要通過19項檢測,而我們的產品做了711項。」
【點擊看完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