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看中台灣供應商的工程資源與完整生態系,擬在北部城市設置試產線,進行設備測試、參數微調與製程優化。不過計畫仍未敲定,可能隨時調整,且面臨土地與勞動力短缺等挑戰,僅一條試驗線就可能需要約1,000名作業員。
報導指出,蘋果計畫在2026年推出折疊iPhone,同步將新一代iPhone的產量目標推高至9,500萬支,比2025年增加逾10%。外界認為,折疊款式將成為達標的重要推手,也有助於帶動非折疊機型的銷量。
分析指出,蘋果此舉不僅是新機策略,更是全球產線布局的延伸。隨著美中關係持續緊張,蘋果透過「台灣研發、印度量產」的新路線,可分散風險並降低物流障礙,順勢強化印度供應鏈的技術能力。然而,印度仍須克服生產設備仰賴中國進口、以及技術人才不足等問題,蘋果正同步培養本土供應商並引入台灣工具商,雙管齊下加速準備。
外界預期,若試產順利,折疊iPhone有望成為蘋果繼全面屏與相機升級後,下一個重磅突破,也可能重新定義高階手機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