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民團體發動的「大罷免」行動,現正進入緊鑼密鼓的二階連署倒數階段,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也早早發函下令各地黨公職全面協助,但賴始終沒有站到前線、登高一呼號召罷免能量。一名綠營黨務高層表示,賴清德認為罷免是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行動,政黨應退居後援角色,所以即使二階連署成案,賴也不會直接出面喊話。

大罷免潮風起雲湧,由各地公民團體陸續發起,遍地開花,直指國民黨立委而來。
然而,在行動萌芽之初,民進黨尚未全面參與,黨內反而還有不同聲音,討論是否應該介入協助或保持距離。最後,隨著情勢愈燒愈旺,綠營才定調全力協助各個罷團。
身為民進黨主帥的賴清德,雖然一直沒有公開呼籲罷免,但前前後後已多次出手助拳。在3月19日,賴就以黨主席身份發函給各縣市黨部、黨公職和縣市議員,下令要求全力協助公民團體,並將各縣市黨部、黨公職服務處提供做爲連署站。此外也有消息傳出,賴的組織系統「信賴之友會」從3月底起就前往幾個「告急」選區,拜會社團、企業,協助罷團搜集連署書。
民進黨發言人、新北市議員卓冠廷日前在政論節目《皓事之徒》上透露,賴清德曾在某次中常會下軍令狀,要求每一區都要救、35區罷免案都要過,引發熱議。不過,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公開「打臉」此說法,指出罷免行動是公民團體自主行為,並非民進黨主導,民進黨會全力協助並維護公民團體權利。
綠營黨務高層私下表示,並未在中常會上聽到賴清德有下達這樣的軍令狀,不過賴也早已多次說過,罷免是公民權利,民進黨要全力協助。
該高層人士說,賴清德和政黨一直沒有站在第一線,都是在做罷團的後援,大家都覺得這是比較好的方式,不要把罷免作為政治算計的工具。如此一來,也和國民黨發動罷免民進黨立委的行動做出對比,凸顯藍營是報復性罷免。
至於二階連署結果的評估,綠營高層人士指出,針對35個泛藍立委,「能過20案是期待值」。在藍營426凱道集會之後,反而刺激各罷團連署狀況又再增加,不過,份數還是要繼續衝才會安全。接續再進入到罷免投票,又是另一階段的攻防。
儘管針對藍委的大罷免氣勢正旺,但國民黨「以罷制罷」,也讓部分民進黨立委遭逢危機。
據了解,民進黨台北市「雙吳」立委吳思瑤、吳沛憶,以及原住民立委陳瑩、伍麗華,都被綠營列在「危險名單」中,在二階連署結束之後,黨中央將強化「顧好立委專案」,做好反罷免防守,屆時將針對個案處理,與不同選區的當事立委討論,看是要啟動熱戰或冷戰模式,以因應罷免投票對決。
至於先前台北市長蔣萬安拋出的倒閣議題,綠營人士認為,國民黨不可能提出倒閣,而且民眾黨也不會接受,從政治成本的考量,對藍白都不會是最好的方式。
綠營人士也說,民進黨更不會接受倒閣,執政黨沒有立場自己倒自己的閣。況且,倒閣之後解散國會的影響很大,可能立委任期要重新計算,過去好不容易才把總統、立委的任期調整在一起,分開選舉沒有好處,「倒閣對民進黨是弊大於利」。
★本文為《鏡報新聞網》獨家報導,歡迎各界引用並明確標註來源;照片攝影版權所有,請聯繫《鏡報新聞網》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