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走到這裡 大罷免已經大成功
這場大罷免的實情是,公民志工先行,民進黨(更不用說是國民黨)在後追趕不及。鄒保祥攝影

|即時

陳嘉宏專欄:走到這裡 大罷免已經大成功

mirror-daily-logo

2025/07/24 06:50:00

攝影:

鄒保祥

今年2月,一位民進黨的黨政高層找我喝咖啡,聊的是當時剛剛萌芽起步的大罷免。這位黨政高層對大罷免局勢非常憂心,因為所有的民調數字對罷免方都很不利,他很擔心一路這樣罷下去,萬一結果不如預期,恐怕會重傷接下來民進黨的地方首長與總統立委選情。他也認為「當家不鬧事」,不僅國民黨絕對有實力反手罷免民進黨立委,大罷免一經啟動,藍白掌控的立法院一定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杯葛施政,讓民進黨「生不如死」,所以對民進黨而言,這應該不是一件負責任的政治盤算。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從農曆過年後啟動的大罷免連署聲勢一路勢如破竹,通過二階門檻的國民黨立委罷免數從原先預定的10席,慢慢上看到20席,最後來到31席。也由於綠營支持者的熱情投入,民進黨被迫必須以各種方式支持聲援大罷免。而國民黨一如預期也啟動無差別罷免進行反制,只是沒想到竟被查獲其中有大量的死人連署以及地方政府違法侵入民眾個資事件,導致上百名黨工遭偵辦起訴。藍營偷雞不著蝕把米,大罷免的上半場創下31:0的罕見紀錄。
很多藍營朋友質疑,如此大規模的政治行動背後不可能沒有政黨支持,大罷免根本就是民進黨在國會「選輸翻桌」,是賴清德的「政治報復」。這說法由國民黨人說出來似乎很合理,因為在他們有限的政治經驗裡,絕不相信會有「素人志工」不為名不為利,還忍受風吹雨打甚至任人辱罵吐口水,只為了上街罷免特定黨派的立委民代。只是,如果瞭解當時民進黨內部對大罷免局勢的評估與論辯,特別是今年2月這位黨政高層對大罷免的憂心忡忡,當會知道所謂「大罷免由民進黨幕後操控」的說法有多荒唐。這場大罷免其實是由罷免團體志工拖著民進黨走,民進黨充其量只能稱為罷免行動的側翼,實情是:「公民志工先行,民進黨(更不用說是國民黨)在後追趕不及。」
大罷免的發生地全部在國民黨現任立委選區,換句話說,這全數是藍營具有主場優勢的選區。隨著大罷免投票日迫近,當藍營支持者感受到自己投票選出來立委可能會被罷免而逐漸開始表態,其實非常正常,這也是前一陣子反罷聲勢攀升的主因。
所以也開始有人說,如果「大罷免大失敗」,賴清德可能將「令不出總統府」,民進黨將「萬劫不復」云云。這樣的忐忑與疑問,其實可以回到年初這群公民志工發起大罷免的初衷來回答,那就是:對一個公民社會而言,還有什麼事情比立法院毀憲亂政以一院號令其他四院更糟?還有什麼事情比一個攸關整體施政的政府總預算與自有財源被刪到不成人形更糟?還有什麼事情比關鍵的民生與國防預算無法被支持,卻硬生生通過許多根本窒礙難行、違法亂紀的法案預算更令人難以接受?許多人擔心大罷免失敗會被藍白政治報復,問題是,「報復」早已是現在進行式,過去一年多來,藍白無時無刻都在為了沒有拿到政權而透過立法院進行報復,這樣的局面還不夠糟嗎?
事實上,過去半年的罷免行動也已經帶來一連串的改變,包括:原本趾高氣揚的傅崐萁如今得低聲下氣地跑市場追遊覽車請託選民,原本目中無人比中指罵髒話的徐巧芯如今得哭求選民的同情支持,原本打架甩人像保齡球一樣兇狠的牛煦庭、羅廷瑋等人如今得示弱求援。而10幾個國民黨立委集體跑到中南海陪笑參拜王滬寧的照片視覺效果實在太強,往後再有同樣訪中的機會,這些國民黨立委恐怕都得躊躇再三,重新掂量這會對他們往後的選舉造成何等的殺傷力。換句話說,這場大罷免已經藍白立委曲意奉承中南海的行徑再次劃出了紅線。
這場大罷免已經蓄積了可觀的社會能量,它不但為已經糟到不能再糟的台灣國會局勢注入新的活水,也重新定義反共保台的意義與價值,是台灣社會再次凝聚共識的一個重要過程。不論兩天後的投票結果如何,一場素人公民發起的社會運動能夠走到這裡,大罷免早已是大成功。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