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為何失利?Be water,只有一開始可以
大罷免的失敗,是因為外界低估了自發性組織的爆發力,卻又高估了它缺乏組織力的可延續性。鄒保祥攝影

|即時

大罷免為何失利?Be water,只有一開始可以

mirror-daily-logo

2025/07/28 06:50:00

王盈勛/臺北藝術大學教授
二十幾年前,最早的開源軟體Linux就號召駭客們,群策群力,要推翻微軟的獨裁統治。二十幾年後,微軟還是世界市值前三大,大量運用了開源概念的谷歌,也成了全球市值前五大,只不過它也是現在被提告壟斷訴訟最多的公司。
開源模式的迷人之處在於,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經常可以小兵立大功,讓人們充滿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期待與想像,經濟學家海耶克所說的自發性秩序,結合網際網路這種高效的連結工具,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但開源模式的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參與者的理念與熱情的力量雖然強大,但衰竭與質變的速度也同樣驚人,你在盛讚它的同時,可能也在見證它的滅亡。相對的,傳統大型組織在這個時代,看起來並不那麼性感,有時甚至相當笨拙,但組織韌性卻非自發性組織可比,為了獲利與組織目標,即便過程索然無味,它就是會堅持下去,你用金融市場的結果來反推,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2019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是政治版的開源模式,號稱be water,沒有明確的領導階層、運作組織,就靠香港人民的自發性反抗,無所不在,卻又無比強悍,讓世界目睹了反抗集權暴政最可歌可泣的一幕。
中共政權暴力與反送中運動的實力懸殊,當然你也可以說他的失敗是注定的,但也正因為中共的體制力量如此強大,你就更不可能只靠一次性的運動擊垮這樣的組織性強權,而是要把這樣的熱情與動能與組織性力量接合,理想才能化為現實。把反英雄、反組織當成一項運動的標竿,有他浪漫的一面,卻也相當危險。維基百科能做為最成功的自發性組織延續至今而不墜,正是因為他們有能力與智慧,將知識生產與分享的熱情,轉化為條理分明、秩序井然的組織力。
近幾年大起大落的加密貨幣,支持者謳歌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不為傳統民族國家監控,但加密貨幣玩家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他們所期待的加密貨幣持續上漲,實則弔詭地都要靠他們口中最討厭的霸權:美國總統的認可、立法的監管、華爾街的ETF以及零售巨頭納為交易貨幣等等。
回頭看剛結束的大罷免運動,一開始沒人看好,卻跌破眾人眼鏡在三十一個立委選區成案。沒人相信自發性的公民團體有這種力量。7月26日的投票結果,又讓眾人跌破第二次眼鏡:藍綠白的政黨基本盤都偏低,如果自發性公民站出出來了,(理論上)加上綠營的支持者,為何如此慘敗?
原因自然不只一端,但關鍵之一,應是我們先低估了自發性組織的爆發力,卻又高估了它缺乏組織力的可延續性。
社群媒體體上,你會看到罷免支持者近乎潔癖地宣稱,公民團體的自主行動與民進黨沒有關係,而民進黨在第三階段投票雖也動員支持,卻也一再聲明他們只是配合公民團體而已,至於其他的偏綠小黨時代力量與基進黨等,你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足跡。
從頭到尾,應該要維持自發性集體行動的「純粹性」,這其實是個誤解。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任何的經濟與政治成果就也是。自發性的開源組織先天就是爆發力強、後續組織力弱,真正有組織力的民進黨卻又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是罷免失利的關鍵因素。
經濟領域的開源模式給政治開源的啟示是,你要是道德潔癖,怕特定人收割,最後的結果就是無人收割。Be water,只有一開始可以。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