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化身「超級大夜燈」! 藝術家高德亮《晚風》點亮城市夜空
高德亮創作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晚風》。北藝中心提供

|即時

北藝中心化身「超級大夜燈」! 藝術家高德亮《晚風》點亮城市夜空

mirror-daily-logo

2025/07/30 07:00:00

記者:

田瑜萍

由藝術家高德亮創作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晚風》,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正門廣場亮相,4萬2千條尼龍線從建築高處垂掛而下,搭配48座雷射光裝置,即日起每晚8點至凌晨1點,將北藝中心打造成城市中溫柔而堅定的「超級大夜燈」。
這項作品是2025年「北藝生活」計畫中的重要一環,以「建築即表演藝術」為核心概念,探索建築與城市間的互動潛能。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表示,北藝中心是荷蘭建築大師雷姆・庫哈斯實踐「大都會建築」觀的代表作,「庫哈斯認為建築並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城市共呼吸、與居民共生長的空間體。」

建築即表演藝術的創新實踐

《晚風》的創作靈感源自高德亮對北藝中心廣場的深刻體驗。他回憶第一次造訪時,傍晚時分的人流、廣場與風動讓他感受到這棟建築的親近感,這成為作品構思的起點。「這個廣場就像是都市的大廳,人們可以經過,可以駐足,不需要設定明確目的。」高德亮表示,他希望《晚風》以開放、動態的形式與空間互動,成為城市與人之間柔軟的牽引。
作品由4萬2千條尼龍線組成,24小時不間斷感知廣場的人流、空氣、溫濕度變化。入夜後呈現分段式的光影變化:晚間8點到11點,《晚風》與室內白燈、參觀回路橘燈交織;11點至凌晨1點,建築內燈光全數熄滅,僅餘紅色雷射微光映照廣場。

劇場性與日常性的完美結合

《晚風》延續高德亮的「座標系列」創作脈絡,這是該系列首度回到戶外並與建築共構,27米乘22米的規模也創下歷來之最。高德亮形容這是一件「劇場性」與「日常性」交會的作品,原本用於定位校準的雷射光束,在此與尼龍線材共舞,轉化為動態的即興表演。
高德亮說:「我希望經過這裡的人,哪怕只是抬頭看一下、稍微放慢腳步,都能與這個建築、這座城市產生一些親密的接觸。」

啟動「親建築計畫」序幕

作為北藝中心「親.建築計畫」的首件作品,《晚風》象徵著「點」的起始,期望吸引人們靠近並產生互動。策展人黃偉倫表示,經過與藝術家共同觀察光環境後,選擇以幽微而溫暖的紅色為基調,讓作品成為溫柔的「城市夜燈」。
黃偉倫透露,「親.建築計畫」未來將逐步發展出「線」與「面」的擴展,從指引動線的設計,到涵納更多公共活動的場域。「透過藝術的介入,讓那些原本不進劇場的人,也能在這裡放慢腳步、吹吹風,甚至跳舞、做瑜伽或只是坐著聊天,那便是真正的親建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