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於今年4月宣布對台灣徵32%對等關稅,其中半導體除外,台灣派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美談判,經過幾個月的協商,最後宣布台灣關稅為20%。
游庭皓在臉書粉對此發文「結果台灣是20%,往好處想,這樣是不是不用付投資額?」引發許多網友回應「重點是20%,我們付了多少投資額」、「付出代價還要20%,這還沒將台幣升值的幅度加進去」、「談那麼久,然後20%,就看我們偉大的政府還送了什麼東西出去」、「20%+4000億美金++送台積電先進製程+台幣升值,我們真的好會談喔」、「讓我寫個慘字」、「比較想知道談判20%的相關附加條件」、「怕是為了這20%,檯面下不知先付出了多少代價」、「非常阿Q的自我療癒」。
謝金河則是在7月28日就發文指出,關稅稅率的高低在於開放市場!川普在Truth Social上面寫著:「我只會在對方國家同意開放市場的情況下,才會降低關稅,如果他們不同意,我會加更高的關稅。這次歐盟從50%,30%到15%,條件是歐盟每年要進口7500億美元能源及直接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還有和日本一樣,都必須對美國開放市場。」
謝金河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恐怕沒有太多堅持的空間,不管多會談判,不開放市場一定會迎來高關稅。這次川普出訪蘇格蘭,在機場盛讃澳洲開放美牛,其實也是說給其他國家聽的。
謝金河直言,這次鄭麗君副院長是首席談判代表,她的口風很緊,談判的內容,國人都不知道,大家只能等關稅放榜。其實適當揭露一些資訊,例如,美方要求我們讓哪些?會對什麼產業帶來衝擊?政府會有哪些相應救濟措施?大家若能一起參與,一旦撞擊來了,大家比較會有心理準備。
謝金河並說,關稅不會一槍斃命,一定有討價還價空間。看懂川普遊戲規則後,關稅撞擊力會減弱。台灣接下來有兩道習題,一個是關稅,另一個是盧特尼克主導的232條款。這兩天貝森特受訪提到台積電美國設廠阻力重重,主動要幫台積電鬆綁!232的衝擊可能更甚於關稅!接下來是大家引頸期盼的放榜時刻。
投資銀行家汪浩則說,20%暫時性關稅令人遺憾,相較於日、韓,台灣卻處於不利位置,反映出談判進程的延遲與困難。汪浩表示,關鍵問題在於台灣未能在與美方同步完成的時間表內「準時交卷」,反而使得已展開貿易整合的國家捷足先登。我方雖已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程序安排未完成總結會議,只能接受美方先行公告稅率,喪失先發優勢。
汪浩說,美方刻意將232條款下的半導體關稅與台灣一般關稅併案處理,顯示美國對台灣角色有更高戰略期待,但也伴隨更嚴苛的整體盤算。若我方在供應鏈與敏感產業開放問題上態度過於保守,恐將不利於爭取關稅讓步。而且,我方可能對特定產業的保護過於堅持,雖有國內政治壓力考量,但若因此延宕整體協議,將損及更廣泛的國家利益。他說,整體而言,台灣雖起了個大早、努力談判,但若無法有效回應美方談判節奏與戰略要求,終將錯失第一輪貿易重整的主動權。執政團隊下一步必須在守護產業與完成談判間取得平衡,確保最終成果對等合理,不讓努力付諸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