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外交部資助以色列非法屯墾區 將陷台灣於不義
加薩的人道問題日趨嚴重。東方IC

|即時

投書:外交部資助以色列非法屯墾區 將陷台灣於不義

mirror-daily-logo

2025/08/04 06:20:00

王詩菱/國際特赦組織台灣32小組召集人
港媒《南華早報》20 日報導,台灣將捐助約旦河西岸便雅憫地區的以色列非法屯墾區建設醫療中心,引發輿論譁然。這是 2023 以來首次有外國政府公然資助西岸被佔領地區的以色列非法屯墾區,且有違反國際法之虞。
外交部隨即回應,相關計畫目前仍在研議討論階段,且國際禁令僅限於經貿交往,外交部評估並未踩到紅線。
各界討論談及的禁令,指國際法院於 2024 年 7 月發表的諮詢意見,裁定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佔領及屯墾區違反國際法規範,應儘早終結。聯合國以巴問題調查委員會更於 10 月發表法律立場文件,強調包括以色列、所有第三方國家與聯合國,都有義務按照國際法的規定採取積極行動,結束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領土的非法佔領。
檢視文件闡述的第三方國家義務,委員會強調各國有義務不提供任何可能鞏固以色列非法佔領巴勒斯坦領土的援助與支援,而且應對現有及未來的各項援助充分進行盡職調查,涵蓋範圍包括資金、軍事、政治外交、經貿投資、教育學術、研究與文化活動的支持。
委員會指出,由於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與在西岸地區及東耶路薩冷的非法佔領涉嫌違反國際法,各國政府若不停止對以色列的相關援助,將被視為違反國際法之共犯;同時也強調,各國無論是否為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簽署國,皆有配合法院對以色列涉及戰爭罪相關調查之義務。
由此可見,外交部稱相關禁令僅限於與屯墾區的經貿交往,是掩耳盜鈴的說法。
更有台灣媒體報導不具名的涉外官員看法,指《南華早報》被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後已成中國認知作戰工具,在以色列國會友台聲明發布前夕報導此事乃意圖破壞台以雙邊關係發展,試圖以此模糊焦點。
涉及認知作戰與否,與該筆捐款是否合理是兩件事情。若台灣官方真的對以色列屯墾區進行醫療捐款,確確實實是違反國際規範的作為。聯合國調查委員會強調,各國若對西岸及東耶路薩冷地區進行任何援助,需確保相關援助僅嘉惠被佔領居民,而不是非法佔領的屯墾者。惟根據聯合國與人權組織的調查報告,西岸地區的巴勒斯坦人長期在醫療等公共服務上遭到系統性排擠,移動自由更受到嚴厲的管制;屯墾區醫療中心的服務對象,恐怕不會是所謂的被佔領居民。
我們理解,考量外交及國家安全,外交部須積極與盟友拉攏關係;然而台灣選擇資助獨惠以色列非法屯墾區居民的計畫,就等同合理化且鞏固以色列的種族隔離體系,不僅違反國際法且違背台灣的國際義務,更是對當地巴勒斯坦人民的嚴峻處境徹底忽視、與國際社會徹底脫節。除了將嚴重損害台灣捍衛人權與平等的民主形象外,我們又如何能夠期待,當台灣有難時,國際社會能夠秉持對人權與和平的共同堅持來馳援台灣?
經過那麼多天的討論,外交部仍遲遲未能做出懸崖勒馬的宣示,不難想像背後有與以色列維繫友好關係的考量。因此我們呼籲全民共同向外交部施壓,以民意作為後盾與解套,讓外交部能從善如流,與全民一起基於人權價值、人道原則、國際規範與國際形象等考量,做出正確的決定。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