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檢警詐騙6月吸金12.3億 68歲媽媽「交出提款卡」322萬秒被提光

|即時

假檢警詐騙6月吸金12.3億 68歲媽媽「交出提款卡」322萬秒被提光

mirror-daily-logo

2025/08/09 16:23:00

刑事局最新165打詐儀錶板統計顯示,今年6月「假冒機構(公務員)」詐騙案件高達618件,財損金額突破新台幣12億3千萬元,平均每案損失近200萬元,為各類詐騙之冠。警方分析,該手法鎖定退休或長時間在家的高齡民眾,假稱受害人涉案需「監管財物」或「公證存款」,騙取鉅款,呼籲家屬多關心長輩,避免成為詐團肥羊。
東部一名68歲的全職媽媽陳姓婦人,今年7月初接到自稱保險業務員的電話,謊稱有人企圖盜領她的保險金,並「好心」代為報案。不久,一名自稱板橋偵查隊的「王志成」警察來電,指控她涉入詐保,要求線上製作筆錄,並套問存款與股票狀況。隨後「檢察官」再度現身,指查到她名下有詐保洗錢贓款,要求解除300萬元定存,由書記官上門「扣押贓款」。
詐團因陳女住處偏遠,聲稱不用領錢,只需交出提款卡即可代領,還以「偵查不公開」為由,每天早上9點來電確認她人在家。陳女信以為真,交出兩張金融卡後,假檢察官就此失聯,上月初陳女查看存款,赫見已經被提領一空,緊急打電話找板橋偵查隊「王志成」無果,驚覺受騙。
刑事局說明,假檢警詐騙通常先取得被害人個資,假冒外地機關人員,製造跨區查案的假象,要求視訊製作筆錄並出示假公文,讓受害者陷入恐慌。常見關鍵字包括「身分遭冒用」、「偵查不公開」、「帳戶涉洗錢」、「加LINE回報」、「監管帳戶」、「繳交公證金」等。
警方強調,檢警不會用通訊軟體聯繫或製作筆錄,民眾若接到相關語音或來電,務必先掛斷、冷靜查證,並撥打110或165反詐騙專線求證,守護血汗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