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任汶專欄:不要厭女 更不要呲牙裂嘴的論政
政論節目的名嘴與來賓,經常引領台灣社會大眾討論政治的議題設定,對政黨與選舉的影響力相當大。圖片為ChatGPT生成圖

|即時

鄭任汶專欄:不要厭女 更不要呲牙裂嘴的論政

mirror-daily-logo

2025/08/12 06:45:00

一場颱風帶來的風雨,再次引發救災政治學的論爭,還外掛性平爭議的大混戰。事情源起於,中南部暴雨成災,民進黨代秘書長何博文2日南下救災,到台南後壁清理水溝淤泥,遭譏擺拍,台中市長盧秀燕前往北屯、石岡勘災時全妝出鏡,遭酸作秀。上週4日政論節目主持人李正皓先拉高分貝念著廣告詞說:「持久完美持妝粉底!摯愛同款!」王義川接著批評說:「一個這麼小罐賣2400塊,我也不知道賣怎樣的!」,兩人一搭一唱討論起盧秀燕的粉底。
民進黨性平部隨即發出聲明:「近日本黨立法委員王義川於政論節目以嘲諷口吻評論台中市長盧秀燕的粉底液價格與外貌,民進黨性平部對此表示嚴厲譴責」、「我們不要厭女的台派,建立包含性別平等的台派認同刻不容緩,女性政治人物的容貌、穿搭不應該被搬上檯面評論,更不需要男性說教。」
隔天,王義川在民進黨午青live網路直播節目上回應說:「這個評論過程中,各位完整去看,沒有涉及到性別上的歧視、性別上的嘲笑。」,「在性平道路上,我,我們大家都要一起共同學習、一起成長,我也會隨時提醒自己,在跟性平有關的範疇上,都要再努力、再學習、再成長,所有的人,尤其政治人物、公眾人物,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然後,民進黨性平部8日下午再度發文:「性平部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追求與維護『民主』、『自由』的路上,不要遺忘『進步』也是本黨不可或缺的基本價值」,「謝謝王義川委員剛剛在午青live的立場宣示,性平部會持續和所有的支持者在性別平等的路上一起努力。」但風波依然無法停歇,雙方開始無限上綱的攻擊,性平部主任李晏榕被肉搜起底老公是香港人,被要求離職。婦女新知基金會也加入戰局回擊說,「那麼民主進步黨的黨名是否要刪除『進步』二字以名實相符?」
現在是媒體政治的時代,政論節目常客們成為最能影響政治訊息傳播的KOL,他們有些是跑新聞的資深老手,有些是民代或幕僚出身的圈內人,有些是半途出家的評論員,有些是隨著媒體立場不同就調整言論方向的觀風向高手。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們意見動見觀瞻,許多民眾隨著他們的言論情緒波動,府院各政黨還設有專門系統或人員緊盯各電視台與網路直播,耗費鉅資借用資工爬蟲程式,嘗試即時把聲音轉成文字檔,以便把輿情傳到決策者或幕僚手上。
台灣社會在經濟結構、政治權力、職場發展等各方面,的確還存在著性別不平等,民進黨性平部對性平議題非常敏感,那是天職與使命,性平不容許有任何妥協的要求應該被徹底理解。但看到在電視上討論粉底液就指控王義川是「厭女的台派」,如此指責實在太過嚴厲,還有很多彈性的討論空間。若討論粉底液就是厭女,那討論男性政治人物西裝合不合身?領帶顏色對不對?有沒有染髮或髮型中分?那算不算厭男?
民進黨從街頭起家,作為台灣思想最前進的政黨,他們曾引領勞工、原民、多元族群意識,也是倡議性別平等最早、最強烈的政黨(當然也發生過性平事件處理不當)。不要忽略,王義川現在還兼任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是黨中央的一級主管,一級單位發出公開聲明批評另外一級部門主管是「厭女台派」,放眼國內政黨,那也只有民進黨才做得到。
始終是老藍男當家主政的國民黨就暫且不用討論,就舉當今政壇厭女的重要代表為例,2018年10月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參加美學論壇時說,「日本女孩子比較漂亮,為什麼你們知道嗎?因為他們都化妝好才出門,不像我們台灣有些女性同胞,直接上街嚇人。」事後,柯文哲以輕率的態度,坦承失言,但不願意道歉。之後,柯文哲還有一連串毫無性別意識的言論,自詡「理性、務實、科學」的民眾黨幾乎沒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只剩下口號,幾乎沒有靈魂可言。
那此風波的問題出在哪裡?除了看待政黨的眼光與標準不同之外,問題就出在「態度」。輕蔑、嘲笑、嘲諷、嬉鬧等是當前許多政論節目的常態,如果我們認為真理越辯越明,那傳播政治訊息或辯論真理的方式,應該要透過這樣的傳播方式嗎?若仔細檢視各不同立場的電視台或直播頻道,討論議題的態度有沒有明顯的差異存在呢?
娛樂效果有助於情緒發洩與提高流量,但不等於就要高分貝的怒罵嘲諷。放任如此的問政風格,想想罷團前幾個月才在街頭低聲下氣的面對辱罵,也想想是怎樣批判館長的幹話連篇?另一方面,這些意見領袖們用輕蔑、嘲笑的態度討論嚴肅的法案或政策方向。哪種方式比較能夠說服人?比較可以跨出同溫層來贏得支持?
扣除嚴肅討論政策或法案的時段,其他的時間,那就是一場表演,那就是一個藍綠白紅等民眾情緒的出口,也是同溫層彼此空中取暖的七彩燈光秀。賺了收視率,爽了同溫層,穩固了既有支持者,但若用嘲諷、戲謔的方式,難道不會讓原本沒那麼厭惡的人變得更厭惡嗎?
政論節目們的名嘴和來賓,他們掌握政治新聞的生產內容,他們要的不是疏離異化,是讓閱聽大眾對於生產的內容有認同感,讓某種政經論述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然而,不管是正規軍還是側翼,討論政治的「態度」還是很重要。呲牙裂嘴的問政,沒有比較有說服力,情緒激昂的怒罵,也不會讓人覺得更有道理。「會演是英雄」,如果越演越離譜,越演越脫離人性,抱薪救火就是帶來反效果,最後就讓火越燒越大。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