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台灣房價高到必須用一生去償還
台灣高房價,至少許多年輕人無力買房,就算買房也將背負高額房貸數十年。圖片取自鏡週刊

|即時

投書:台灣房價高到必須用一生去償還

mirror-daily-logo

2025/08/14 06:10:00

張楷謝/社會人士
在台灣,三十年房貸幾乎成了進入「中產生活」的通行證。你不買房,彷彿就永遠站在社會的門外。貸款期限從二十年延到三十年、三十五年,甚至四十年,這樣的「超長房貸」被包裝成友善首購族的工具,實則反映出的是一個結構性的不正常——因為房價高到必須用一生去償還。
然而,放眼歐洲,情況卻大不相同。以德國為例,全國超過一半以上人口是租屋族,但他們一樣有穩定生活、能裝修空間、能養寵物、不會被房東任意趕走。為什麼?因為德國的租屋制度給了租客強大的保障。政府對租金漲幅設限、對房東的權力加以規範,並提供長租保護機制。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國也都具備類似制度。對歐洲多數人而言,「租屋不是過渡期」,而是一種可以被長期選擇的居住方式。
即便選擇購屋,歐洲國家的房貸條件也較為健康。許多國家要求至少兩成頭期款、規劃二十至二十五年內還清、嚴格審核貸款成數,避免個人過度槓桿化。瑞典、丹麥、荷蘭甚至設有購屋利息補貼、住宅稅賦減免等制度,進一步減輕購屋者壓力。買房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社會焦慮與財富投資的唯一出口。
亞洲國家如台灣、日本、南韓等,普遍存在「買房才算成家」、「租屋等於漂泊」的文化壓力,讓人們在制度還沒準備好之前,就被情感與價值觀推進貸款深淵。相對地,歐洲透過強大的租賃法規、社會住宅、政府參與,把「住得穩」當作基本權利,而不是個人必須靠市場換來的資格。
不是歐洲沒有問題,而是他們選擇從制度去處理「居住不正義」:用法律保護租屋權、用補貼降低購屋壓力、用文化降低「非買不可」的迷思。而我們呢?我們只是不斷拉長貸款、加深綁架、正常化一種結構性的焦慮。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