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蚊香沒有比較健康安全?
黃軒醫師今(19)日在專欄發文說明,電蚊香雖然有液體、片狀、墊片式的設計,但主要成分大多都是擬除蟲菊酯(Pyrethroids),例如右旋氯氟氰菊酯(Prallethrin)、氯氟氰菊酯(Transfluthrin)等,這類化學物質能干擾昆蟲神經系統,導致蚊蟲麻痺死亡。
不過黃軒醫師示警,若人類在密閉環境長期吸入上述化學成分,也可能出現眼鼻喉刺激、咳嗽、頭暈、頭痛、皮膚過敏等不適症狀,其中更需注意對嬰幼兒、孕婦、氣喘與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寵物帶來的影響。黃軒醫師引述研究指出,室內持續釋放低劑量擬除蟲菊酯,長期暴露恐增加兒童呼吸道症狀,而慢性累積擬除蟲菊酯則會影響哺乳動物神經鈉通道。
黃軒醫師比較傳統蚊香盒電蚊香的差異,前者燃燒時會產生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一氧化碳與多環芳香烴(PAHs),這些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的負擔;至於電蚊香是透過加熱釋放有效成分,雖然幾乎沒有明顯煙霧,懸浮微粒含量較低,但化學成分還是會進入空氣並被人體吸入肺部,因此「少煙不等於無害」。
怎麼使用電蚊香最好?
- 應在睡前1、2小時插電,讓藥劑釋放到空氣、逼走蚊子後,入睡前再拔掉插頭,避免一整晚吸入化學物質。
- 留一點窗戶或門的空隙,讓空氣流動,避免藥劑濃度在房內積累,若在完全密閉的空間使用電蚊香,可能造成頭暈、喉嚨乾癢。
- 可使用紗窗、蚊帳等方式「物理防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