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執政黨遭遇接連挫敗
民進黨在去年國會大選未能過半,試圖重新執掌立法院,結果1個月內連續2次嘗試都以失敗收場,民進黨遭遇接連挫敗,這也代表執政黨在國會依舊處於少數。
彭博:民進黨遭遇慘敗
2次的大罷免大失敗,國民黨立委全數順利保住席次,有分析師認為,有分析師認為,總統賴清德聚焦在複雜的兩岸關係,而非對民眾更切身的民生議題上,導致選民出現投票倦怠的情況,也讓第2波罷免結果事前普遍不被看好。
執政的民進黨遭遇慘敗,這也意味著在野黨勢必會繼續挑戰賴清德,後續包括明年度總預算在內,國防預算、大法官人事同意案等等,都將會面臨冗長協商。
BBC:朝小野大持續對民進黨形成考驗
這場由民進黨支持,試圖逆轉立法院朝小野大局勢的政治運動失敗後,總統賴清德宣佈將改組內閣等4項調整,而這種朝小野大、行政立法權對立的「政治僵局」,也將持續對執政民進黨推動政務形成考驗。
朝日新聞:選民認為賴政府利用罷免制度清除異見
民進黨在立法院中處於少數,在野黨在重要法案和預算案的審議中掌握主動權。民間團體聲稱親中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製造混亂發起罷免運動,民進黨雖然支持他們,但並未獲得廣泛支持。繼7月罷免投票之後,選民認為賴政府利用罷免制度來清除異見,支持率及民調也持續下探,創上任以來新低。
讀賣新聞:史無前例的大罷免也未能打破僵局
在連續2波罷免案後,立法院依舊維持「朝小野大」的情勢,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罷免也未能打破僵局。反對黨的杯葛導致今年的預算案大幅削減並凍結,這意味著賴政府將繼續面臨困境。
除了7個區域立委罷免案之外,「核三廠重啟」公投雖然同意票多達434萬1432張,不同意票只有151萬1693張,但仍未達到1/4的門檻500萬523張票,所以公投結果沒有通過。
福斯新聞網:台灣缺乏核能將使能源安全風險放大
台灣面臨巨大能源脆弱性,在石油與天然氣高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之下,若缺乏核能作為支撐,將使能源安全風險進一步放大,安全專家也已持續示警,民進黨所承諾的2025非核家園,可能像中國進一步暴露台灣的弱點。
法新社:民進黨反對重啟核三廠,除非安全獲得保證
民進黨反對重啟核三廠,除非安全獲得保證,並且核廢料處理有解方;最大在野黨國民黨則是支持重啟核三,主張為了能源安全,核電有其必要性。
對於公投結果,總統賴清德表示,雖然核三重啟公投並未通過門檻,但會尊重結果,也充分理解社會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但核安是科學問題,不會在1場公投就徹底解決。
賴清德指出,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的立場,在程序上,有「2個必須」:第1個必須是,核安會必須訂出安全審查的辦法;第2個必須是,台電必須依照這個辦法,進行自主的安全檢查。請核安會廣納各界意見,儘快完成相關辦法,也請台電在法規公告後,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並且定期向社會報告進度和風險,若符合標準依法送核安會審議。
31件罷免案+重啟核三公投花費
中選會說明,7月26日24件國民黨立委罷免案,約花費新台幣3億4580元、8月23日7件國民黨立委罷免案,約花費新台幣5700萬元,至於核三重啟公投約花費新台幣11億4000萬元。另外,7月26日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約花費新台幣3101萬元,但歸屬地方政府預算,由新竹市政府負責,不是中央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