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美國的經濟在今年上半年表現亮眼,主要歸功於AI產業的強勁動能。美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2%以上,其中AI投資貢獻了1.3%。同樣地,在AI應用的需求帶動下,台灣的電子接單與資通產品出口大幅成長。然而,這波成長的背後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警告,由於台美兩國的經濟動能都過度集中在AI相關產業,未來的貿易摩擦風險將會持續提高。
雖然AI晶片和伺服器需求熱絡,但這股熱潮目前仍處於「燃燒希望而非生產力」的階段。目前賺錢的主要是硬體供應商,而許多燒錢投入的軟體服務商尚未產生實際收益。這讓市場開始擔憂,這波AI投資熱潮是否會重演過去科技泡沫的歷史。
川普政府提出的半導體關稅政策也為台灣廠商帶來變數。儘管高階半導體具備高毛利與高轉嫁能力,但若關稅生效,仍可能衝擊未在美國投資的廠商。不過,專家也指出,若美國對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最終將會傷害美國自身的AI基礎建設。
如果最後真的對半導體課徵100%關稅,短期內將會衝擊美國自身的AI基礎建設,因為他們無法自給自足高階晶片,這也將影響到美國的服務輸出能。此外,未來的貿易摩擦不僅限於關稅,匯率也可能成為川普政府鎖定的新目標,台灣廠商需要做好長期應變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