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修《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補漏洞 吳宗憲:避免行政不中立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天(26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將修《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防止政務人員利用權位左右政策、瓜分資源。(資料照片/李智為攝)

|即時

提修《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補漏洞 吳宗憲:避免行政不中立

mirror-daily-logo

2025/08/26 17:08:00

記者:

陳凱貞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將在本週四將審查《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草案,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天(26日)舉行記者會表示,行政中立本來就是執政的ABC,但在民進黨執政下卻淪為口號,因此他提出修法要將政務倫理與行政中立制度化,以回應民眾對政府公平與專業的期待。
吳宗憲強調,行政中立是執政最基本的ABC,但在民進黨執政下卻淪為口號及各自解讀,原因就是現行《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僅將「事務官」作為主要規範對象,政務人員僅有少部分情形準用,導致法制上出現嚴重缺口,從補助資源分配、政策說帖到高官公開表態,行政不中立早已成為台灣的政治常態。
「我們不能再容忍政務人員拿大眾稅金服務特定政黨,卻無法可管!」吳宗憲直言,《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就是要將政務倫理與行政中立制度化、具體化。近年各部會首長乃至副總統、國安高層,皆在臉書、選舉造勢甚至先前的疫情記者會等場合明目張膽偏袒執政黨,甚至散布不實訊息,完全將政務官的身分拋諸腦後,把國家資源當成政黨工具,最終卻都能以「現行法律只管事務官」推託責任。
吳宗憲批評,這就是立法怠惰的後果,早在民國84年、98年立法過程中就已明確提到政務人員應另立專法,但至今30年未完成,「這樣的怠惰,不只是我們無法接受,人民更無法接受!」。
吳宗憲進一步說,《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草案以考試院2012年提出的版本為藍本,並針對政務人員角色與責任進行補充與更新,核心是確立「政務人員必須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而非政黨利益」。他強調,有法才能監督,才能防止政務人員利用權位左右政策、瓜分資源。
吳宗憲重申,民主政治下政黨輪替已成常態,若政務人員缺乏中立,國家資源就會被一再濫用,社會信任也將全盤瓦解。他表示,政務人員要帶領國家前進,而行政中立就是最基本的態度。因此,《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立法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不能再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