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I政策是減少監管 讓自由市場驅動創新發展
2025年2月巴黎舉行人工智慧行動峰會,美國萬斯副總統表達了比較自由放任的監管主張。圖/東方IC

|即時

美國AI政策是減少監管 讓自由市場驅動創新發展

mirror-daily-logo

2025/09/08 06:10:00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在2025巴黎舉行的人工智慧(AI)行動峰會上,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明確表達了美國在AI發展方面的政策立場,強調過度監管可能會扼殺這一變革性產業,並批評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和一般資料保護法規(GDPR),認為這些規範增加了小型企業的法律合規成本。萬斯的言論顯示出美國政府正在進一步轉向市場導向的AI發展政策,希望通過減少監管來推動技術創新,以確保美國在全球AI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
美國政府對AI產業的基本態度是將創新視為核心競爭力,並對政府干預保持警惕。萬斯認為過度的監管可能會阻礙AI技術的發展,而歐盟的數位規範則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導致企業面臨繁瑣的法規要求和高昂的合規成本。他的觀點與美國科技產業的主流立場一致,特別是大型科技公司一直以來對強制性監管持反對態度,認為應該讓市場來驅動技術進步。
然而美國的去監管政策是否真的能確保AI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事實上監管並非只是限制,而是確保技術應用符合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必要機制。例如AI在個資保護、演算法歧視、假訊息治理等領域的風險不容忽視,若缺乏適當的規範,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社會問題。歐盟雖然監管較為嚴格,但其目標是確保AI發展能夠兼顧創新與公眾利益,而非完全壓制技術發展。
此外AI技術發展帶來的影響並不僅限於經濟層面,更關乎全球競爭與國家安全。在美中AI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美國選擇減少監管以加快技術發展,可能確實能在短期內提高競爭力,但若無有效的倫理與安全框架,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監管反撲。對比之下歐盟的嚴格規範雖然帶來企業合規成本,但也在塑造全球AI倫理標準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
美國的AI政策強調自由市場驅動,意圖降低監管來促進技術進步,而歐盟則重視數據隱私與倫理責任,兩者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發展路線。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在技術創新與監管之間找到平衡點,確保AI發展既能保持競爭力,也能符合社會與道德標準。未來AI治理的核心不是「監管」或「不監管」的二選一,而是如何制定靈活且適應技術發展的政策框架,確保AI既能推動經濟發展,也不會成為無法控制的風險來源。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