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曲》監製陳鴻元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表示,他從1992年從事電影發行的工作,2008年開始開發、製作電影,經手超過300餘部中外各類型電影,這次《進行曲》在8月29日上片前已有超過100場、1萬3千人次的口碑推廣場,超過30隻以上的影音短片、FB單月瀏覽破700萬、IG 破480萬,陳鴻元表示:「我甚至問ChatGPT票房預測,都認為票房樂觀!」
此外,陳鴻元認為,《進行曲》是他經手的電影中口碑最好的一部,超越了他製作的上一部電影《聽見歌 再唱》,「當然沒有一部片是完美的,《進行曲》的建中、樂旗隊議題一般觀眾不會想親近,以新人為主的卡司也難以吸引觀眾,但我相信只要口碑傳出去,就可克服這些缺點!」
陳鴻元表示:「有人可能認為我們被鬼滅、角頭壓制,但當初《聽見歌》在金剛V.S.哥吉拉和《當男人戀愛時》夾縫中3周做出8500,萬票房,我們一定有錯,錯在哪?我還在思索!」
貼文下方出現了蔡康永回應,蔡康永表示:「也許在《聽見歌再唱》那時,網飛等平台、還沒有成為主流的收看方式?現在、任何感覺有質感的電影,除非是視覺奇觀或是有同儕的話題壓力,要不然都會覺得反正等一陣子,就可以在平台上看到了。」
此外也有網友表示,《進行曲》沒有卡司,演員都不有名。再來戲院給的場次太少,觀眾需遷就場次時間造成不便,宣傳上定位不明,不知道主要賣點。而這種都是男生的電影,依照吳宗憲的說法,就是「槌槓槌」(台語),就是一個只有男生的局,沒有女生,就變成只有一堆槌子!吸引不了異性戀男。「我在場內就看到一堆男同志入場,也許那種看到小鮮肉會露出「姨母笑」的女性觀眾,還有男同,才是主要客群,但這樣的客群在本質上撐不起票房。」
其實另一部國片《小雁與吳愛麗》上檔時,首日票房約為19.5萬新台幣,導演林書宇也曾上網誠心求教網友,為什麼大家不願意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當時Threads上有許多網友表達自己意見,後來林書宇也勤跑電影院映後與觀眾分享電影內容,憑藉口碑發酵,次周票房逆勢上漲20%,總票房最終突破210萬新台幣。而後續則是入圍金馬獎8項大獎,最終由楊貴媚拿回最佳女配角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