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只看成本!BCG:定價管理助攻台廠獲利大躍進
BCG營銷與定價專項全球負責人Jean-Manuel Izaret提醒,企業不應將高成本壓力簡化為非漲不可或自行吸收的零和選擇。

|即時

別再只看成本!BCG:定價管理助攻台廠獲利大躍進

mirror-daily-logo

2025/09/02 15:59:00

記者:

謝承學

攝影:

謝承學

近期企業經營無法避免的關鍵字正是「關稅」,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表示,台灣CEO最容易忽略的正是定價策略,而這在關稅襲來下更重要,台灣的產品明明不是大宗產品(commodity),明明可以訂價更高,但卻往往透過降低成本的方式來優化,BCG提三大原則協助企業定價加速決策效率,讓台廠獲利大躍進。
美國近期實施的新關稅措施,已對全球各產業的貿易成本造成廣泛衝擊,特別是金屬、時尚奢侈品、耐久性消費品及汽車零組件等產業,進口關稅顯著上升。面對日益增長的成本壓力和高度不確定性,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指出,傳統的成本加成與年度調整定價模式已不足以應對挑戰,企業應將此次變局視為重塑定價策略的關鍵時刻,透過「智慧定價調整」來維持獲利與競爭力。
BCG 資深合夥人暨 BCG 營銷與定價專項全球負責人 Jean-Manuel Izaret(JMI)強調,當成本上升時,「一概調漲價格」幾乎從來都不是正確答案。企業不應將高成本壓力簡化為「非漲不可」或「自行吸收」的零和選擇。若將過多成本轉嫁客戶可能削弱競爭力,流失市佔率;若自行吸收過多成本則可能侵蝕利潤。他指出,唯有將市場的複雜性視為資源而非障礙,企業才能在關稅高漲的新環境中維持定價自主權。
BCG 董事總經理暨合夥人、BCG X 大中華區負責人吳學霖(Jeff Wu Lin)觀察到,台灣企業普遍關注成本與供應鏈,卻較少討論定價策略。他表示,關稅危機其實是轉機,如何應對關稅衝擊可能成為區分好壞企業的重要分水嶺。
BCG 提出了三大原則,協助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中突圍,首先是市場與定價的「去平均化」,將市場進行區隔,根據客群、地區、時間等因素靈活調整價格,才能更公平地分攤關稅成本,避免全面漲價引發消費者反彈。
接著是有效利用AI和數據分析工具,運用進階工具可快速模擬關稅影響,特別是對於擁有廣泛產品組合的企業,能夠享有更高的決策速度與透明度,並優化定價決策。AI能夠處理複雜數據,輔助企業在客製化定價等場景中,快速分析合約條款及客戶影響。然而,吳學霖提醒,對於台灣多數企業而言,首先要建立定價團隊、固化定價流程,累積數據後再考慮導入 AI。
最後是理解自身的「定價遊戲」,企業必須清楚了解自己所處的定價環境,才能量身打造應對措施。許多台灣業者往往認為自己只能以成本定價,但其實台灣更多是能「客製化定價」,企業根據客戶需求與競爭情勢,提供客製化折扣交易,強調靈活性與差異化。在關稅上升時,企業可根據個別客戶關係和長期利益,決定是否吸收部分成本或調整價格
BCG的調查顯示,在成本高度波動的環境下,行動最慢的企業往往承受最嚴重的利潤衝擊。換句話說,延遲行動或毫無作為是破壞利潤最快的方式。因此,台灣企業應摒棄「市場設定價格,不需要定價團隊」的觀念,積極投資定價能力,並重新審視自身產品的差異化與議價能力。
面對關稅壓力,企業能否有效分擔成本、保持價格彈性,正是檢驗定價策略與團隊能力的關鍵時刻。透過主動而策略性的定價決策,企業不僅能在全球貿易變局中維持獲利,甚至有機會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