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分享美食、開箱、旅遊打卡的網紅鹽魚近日分享一段題為「捷運冷知識」的短影片表示,當民眾搭乘捷運、將悠遊卡放在機台感應上準備入站時,都會聽到2種提示音,但其實這2種提示音並非隨即播放,而是給予民眾的「溫馨提醒」。鹽魚表示,若是聽到「嗶」一聲,則代表民眾悠遊卡裡的餘額大於100元;若是聽到「嗶~幫幫」的提示音,則代表悠遊卡餘額小於100元。
PO文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不少表示經常搭乘捷運的網友都表示「漲知識」:「搭捷運這麼久,有發現有兩2逼卡進門聲音,但現在才知道原來是這個意思」、「天真的我一直以為是隨機音效」、「傲買尬!我下次要注意聽!今天才知道」、「蛤?原來在台北生活那麼久的我都不知道」、「不可能我1年365天都在搭竟然沒發現!太酷啦」、「我以為是全票跟優待票的差別!」
刷卡進站不同提示音代表什麼?
台北捷運官網其實曾在「常見問答」頁面中公告列明,持悠遊卡通過驗票閘門,所產生的提示音及燈號都有不同意義。
- 普通卡、學生卡、優待卡:「噹」1聲的鋼琴聲,無燈號顯示。
- 敬老卡:「噹」1聲的鋼琴聲,閘門上方燈號顯示橘燈、下方指示燈號閃橘燈。
- 愛心卡、愛心陪伴卡:「噹」1聲的鋼琴聲,閘門下方指示燈號閃橘燈。
- 台北市國小數位學生證、台北市兒童優惠卡、新北兒童卡:「噹」1聲的鋼琴聲,閘門上方燈號顯示橘燈、下方指示燈號閃橘燈。
- 電子票卡異常:「叮叮」2聲高音的鋼琴聲,閘門上方燈號顯示紅燈。
- 餘額低於100元:「噹啷~噹噹」滑音+2聲的鋼琴聲,提醒旅客加值,無燈號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