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林先生,2022年被診斷出第一期攝護腺癌。當時他選擇先觀察、追蹤,但2年後發現腫瘤有惡化跡象,才決定積極治療。他最後選擇亞東醫院的新療法「超短療程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並在治療前先做「攝護腺直腸水凝膠植入術」,避免放射線波及直腸。
林先生說,自己最擔心的就是副作用,特別是腸胃道不適。沒想到手術過程只花30分鐘,隔天就能出院,放療期間腸道副作用幾乎沒有,工作和生活都能照常進行。
為什麼需要水凝膠?泌尿科醫師謝尚儒解釋,攝護腺就在直腸旁邊,傳統放射治療時,高劑量輻射常會影響腸道,造成腹瀉、排便急迫或直腸出血。水凝膠是一種高相容性的物質,植入後會在攝護腺和直腸之間撐開1公分的空間,相當於幫腸道加上一層保護墊,6個月後自然分解、隨尿液排出。臨床數據也證實,它能大幅降低腸道吸收高劑量輻射的比例,保護效果明顯。
至於SBRT,則是最新一代的放射治療方式。傳統療程要跑醫院39次,SBRT只要5次就能完成,效果相同,而且更精準集中在腫瘤,減少對周邊器官的傷害。對患者來說,不但縮短療程,也省下舟車往返的時間與體力。
醫師也提醒,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發生率快速上升的癌症之一,建議中高齡男性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守住健康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