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徐賢達主任進一步安排腦部血管攝影,確診為「腦動靜脈畸形」,這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異常。由於病灶位在腦表淺處、大小約3公分,手術風險相對低,醫療團隊於高階複合式手術室進行開顱清除手術,並同步血管攝影確認病灶已完整切除。術後喬女士恢復良好,肢體力量逐漸回復,也沒有留下後遺症。
腦動靜脈畸形雖屬罕見疾病,好發率約0.1%,卻占所有中風的1至2%。多數患者在20至30歲發病,但也可能延後到中老年才出現症狀。典型表現包含反覆頭痛、頭暈、癲癇,嚴重時血管破裂會引起出血性中風,危及生命。徐主任提醒,這類病灶因缺乏正常微血管緩衝,靜脈需直接承受動脈高壓血流,破裂風險大增。
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病灶較大或位於運動、語言等重要功能區,風險將大幅增加。另有栓塞與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可作輔助或替代,但效果有限,且在病灶萎縮前仍有出血風險。
專家呼籲,若出現突發劇烈頭痛、單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或癲癇發作,切勿輕忽,以為只是壓力或疲勞所致。及早就醫檢查,才能及時發現隱藏的腦血管問題,避免釀成不可逆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