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刺痛又沒時間復健?正中神經解離術一次解決腕隧道症候群
手麻、刺痛,腕隧道症候群好不了,又沒時間復健,「正中神經解離術」能有效緩解不適。(AI生成示意圖)

|即時

手麻刺痛又沒時間復健?正中神經解離術一次解決腕隧道症候群

mirror-daily-logo

2025/09/01 12:29:00

記者:

梁孝傑

43歲的吳先生從事餐飲業,每天不只要搬運重物,還要長時間重複炒菜、切菜、刷鍋等手腕動作。最近他經常在騎車時感到雙手麻痛,尤其右手更為嚴重,半夜甚至麻到驚醒,就醫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由於工作繁忙無法固定接受復健,他在配戴特製手腕支架外,進一步接受了「正中神經解離術」,術後兩週症狀明顯改善,不再被手麻困擾。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位於手腕掌面,由腕骨及橫腕韌帶形成,正中神經與多條肌腱經過其中。一旦這個狹小空間受壓迫,就會引起「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常出現大拇指、食指、中指與部分無名指的麻木、刺痛,甚至夜間痛到驚醒。若病情加重,還可能導致大拇指肌肉無力與萎縮,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得到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與「重複使用」及「長時間不當姿勢」高度相關。經常需要操作手腕的職業,如廚師、美髮師、搬運工、木匠、機械技工,都是高風險族群。
此外,懷孕婦女因荷爾蒙變化導致水腫、壓迫神經,也容易發病。臨床統計顯示,盛行率約4.9%,女性罹患率比男性高出3至10倍,好發年齡多在40至60歲之間。若合併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手腕受傷,也會增加風險。

正中神經解離術能助改善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洪怡珣醫師解釋,輕中度患者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藥、局部注射類固醇,或配戴手腕副木減輕壓迫。但若長期症狀未改善,或已出現肌肉無力,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20250901手部麻刺疼痛罹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解離術有解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洪怡珣醫師醫院供圖_2025-09-01.jpg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洪怡珣醫師提到「正中神經解離術」,能緩解「腕隧道症候群」嚴重麻痛的症狀。(慈濟醫院供圖)
近年發展的「正中神經解離術」,是在超音波導引下,於正中神經周圍注射大量生理食鹽水或5%葡萄糖水,藉由液體分離組織、減輕神經壓迫。研究顯示,葡萄糖水效果更佳,許多患者一次治療後就能感受到明顯改善,對於忙碌、無法長時間復健的人來說,是一個有效解方。

如何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洪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中可透過正確姿勢與保護措施來預防:
1.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握物或過度用力。
2.使用震動工具時,可戴手套或加粗手把減少衝擊。
3.長時間使用電腦時,保持手腕與前臂平行,並讓前臂有支撐,避免懸空。
4.平日可練習「肌腱滑動運動」,讓肌腱與神經活動更順暢,減緩疼痛或降低發病機率。
20250901手部麻刺疼痛罹腕隧道症候群肌腱滑動運動_2025-09-01.jpg
「肌腱滑動運動」能讓肌腱與神經活動更流暢,減緩疼痛。(慈濟醫院供圖)
腕隧道症候群雖常見,但只要及早診斷並搭配合適治療,加上日常姿勢矯正與運動,多數人都能恢復正常生活,遠離長期手麻的困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