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
9月10日,被保守派青年視為兄長、引路人的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他遇害之後,白宮下令美國下半旗致哀,社媒上一片發自內心的悲慟之聲。我在X上發文稱:「這是悲痛且令憤怒的一天。美國保守派失去了一位傑出的青年領袖,美國青年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兄長,這位兄長曾在大家迷茫之時,告訴大家何謂正確的方向。」
民主黨認為未來屬於自己 只因青年屬於他們
當天,BBC、法廣發文,都稱「川普盟友」查理.柯克遭遇槍擊死亡事件,次日《紐約時報》發文亦稱「川普盟友」。稱他為「川普盟友」沒有錯,但柯克被刺殺卻並非僅僅因為是盟友,而是因為他近年的政治活動非常獨特:隻身勇闖左派堡壘各大學校園,踐行「以思想戰勝思想」的政治保守主義原則,成功地從民主黨佔據絕對優勢的大學校園裡爭取青年一代,結果是2024年川普的青年支持率上升了20%。川普與共和黨極為重視柯克、MAGA青年視其為兄長,皆因此功。但在左派那裡,失去青年就意味著失去未來,讓一大批青年脫離左派陣營,柯克自然成了左派之敵,這是他被暗殺的主要原因。
美國兩黨都明白一個道理,誰能爭取到青年一代,未來就屬於誰。但在這方面,共和黨一方直到2020年亦無良策。歐美左派自1968年之後開始「體制內新長征」(The long march through the institutions),逐漸佔據大學講臺與研究機構,培養出一代比一代更為左傾的青年。2018年年7月3日,《紐約時報》在《民主黨正在社會主義化嗎?》一文中引述一項調查,在18~34歲的民主黨人當中,61%的人對社會主義持正面肯定態度。2018年11月,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共產主義受難者基金會」和民調公司YouGov發佈一項調查,樣本為2100名不同世代的美國人。根據調查,1980年以前各個世代的美國人中,大多數人仍然希望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但在千禧世代中,卻52%的人希望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遠超希望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的40%。一小部分年輕人希望生活在法西斯主義社會,還有6%的年輕人認為共產主義是最佳選擇。
這種情況,直到2020年並未改變,這一年的9月,哈佛大學專門發佈一項調查,在18-29歲的人群中,63%的人準備投票支持民主黨。
但到了2024年,情況發生變化。根據美聯社投票快訊,川普在18-29歲人群中的支持率大幅上升,贏得了55%的18至29歲選民。
美聯社投票快訊報告稱,川普在2020年大選中,在18-29歲的選民中,只贏得了1/3。從2020年的1/3到2024年的55%,增加了20%左右,雖然不全是查理.柯克的功勞,但他在青年選民中傳播力與動員力最高,確實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查理.柯克:以思想戰勝思想
發生這一劇變,與查理.柯克在青年大學生中積極耕耘有直接關係。美國左派這些年養成的最惡劣特點,是不容異見,對不同意見者,動輒施以「取消文化」,左派大宗師喬姆斯基與一度是左派重要人物的J.K.羅琳(《哈利·波特》的作者與創造者)就被左派後進們毫不留情地取消了。不少精英大學每有不同意見者演講,自負的極左學生都會採取暴力方式圍攻,校方放任不管,保守派人士已經遭遇過不少這類事件。但查理.柯克卻具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他不懼美國大學生們對不同意見者施加軟暴力甚至硬暴力,經常去美國各個大學裡辦辯論會,讓那些自以為掌握了幾句左派口號的自由派學生輪番與自己辯論,用深入淺出的常識將只會喊口號的進步主義學生們駁斥得張口結舌。這些場景被製作成小視頻傳到網上,MAGA自然是一片歡呼與好評。
但查理.柯克辯論的真正作用並不限於此,而是通過辯論普及常識喚醒部分中間青年。查理.柯克去過多少所大學?沒有精確的統計,今年5月,他在劍橋大學那場有400學生與一些教授參加辯論的場景,已經成為經典。
川普當然知道在與民主黨爭奪Z世代的戰鬥中,柯克居功至偉,他在9月10日宣佈柯克的死訊時說:「偉大的、甚至是傳奇的查理.柯克已經去世。沒有人比查理更理解、也更能觸動美國青年的心。」——如果說言辭誇張是川普特色,但在對柯克的讚揚上卻恰如其分。
多年來,川普總統和其幕僚都看重柯克對MAGA運動基層的政治觸覺。2024年川普在亞利桑那州的一場「美國轉捩點」會議上發表演講,以回應柯克在2020年和2024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月臺支持。在柯克的播客開場片段,播放了一段川普的致辭:「我要感謝查理——他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的精神和他對這個國家的熱愛。他為建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青年組織之一出了了不起的努力。」川普所說的青年組織,指的是非營利組織「美國轉捩點」,這是柯克重要的政治遺產之一。在2012年奧巴馬獲得總統連任後,柯克創立該組織,其使命是針對年輕人,組織學生「推廣財政責任、自由市場和有限政府的原則」。如今,它在超過850所大學設有分會。迄今為止,美國社會還未充分認識到奧巴馬對美國的深層危害,川普政府對奧巴馬的反省只及於通俄門等政治陷害,但當年只有19歲的查理.柯克卻認識到這些危害,不能不佩服他在政治與社會問題上的洞察力。
思想是不可能用暴力戰勝的。西方文明對我們這些飽受東方專制之苦的知識人來說,最珍貴的就是言論自由,自從毛時代結束之後,我們都牢記毛用政治暴力實施思想專制之痛,牢記「用思想戰勝思想」的西方學術信條,努力踐履「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堅決捍衛你的言論自由」這一原則。遺憾的是在一直信奉言論自由的美國,由於左派政治肆虐,終於走上利用權力與暴力介入思想之爭的邪路。美國民主黨執政,則用政治正確壓制不同聲音;如今美國人用選票將民主黨趕出白宮,深受左派思想蠱惑的青年殺手(據說是位Antifa成員)則用暴力消滅不同聲音,儘管這位殺手的動機、他是「孤狼」行動還是有背後勢力支持目前未明,但一位22歲的青年被薰陶得如此極端,美國近年「用暴力消滅思想」的極左文化難辭其咎。
2020年,查理.柯克出版一本暢銷書《偉大信條》(The Maga Doctrine),大力支持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運動。有人稱他是MAGA的國師、川普頭號盟友等。但是,查理.柯克的興趣不在從政,他認為當今的美國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恢復信仰。有人問他:「你希望怎麼被世人記住?」查理.柯克回答「我希望人們因為我對信仰的勇氣而記得我,這是最重要的,信仰是最重要的事」。
查理.柯克遇難之後,社交媒體上基督徒對他的悼念之詞,多引用《聖經》中的一句耶穌名言:「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是一粒,如果死了,就會結出許多麥粒來」,這句名言,用來紀念查理.柯克這些年在美國青年中普及常識、傳播信仰之功再也合適不過,因為他在短促的生命歷程中曾喚醒千百萬美國青年脫離左派陣營,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