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組長楊富民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昨日帶一些工具到光復,一開始被某局處的人白眼說,「不要再給用不到的物資了」,但看到拿下來的是雨鞋、小方鏟、桶子,馬上說他們要,態度變化太大,讓楊富民想要白眼回去。
楊富民指出,雖能理解現場人員的無奈,「幾乎每分鐘都有一車車的民眾出入,逢人就問物資哪裡捐,捐的物品也不一定是即時所需,真的會造成現場整個動線的困難跟混亂」。他建議若物品已經寄出就寄出,如果現在才要準備,則可以先緩緩,否則會遇上大量物資無法消化的狀況。
楊富民表示,「台灣人的良善常常滿溢到『濃稠』,真的是濃稠,物理性的跟心理性的,就連受災戶,都可以被不同志工問上百次相同的問題」,但因如此,所以要學習讓善意分階段。目前還沒捐贈物資想幫忙的人,現場需要人手幫家戶清淤泥,但若無法到現場不妨先等等。他相信過一陣子,當地居民就會需要一些日用品(如球鞋、衣物、書包)等。
目前光復鄉報廢的機車估計超過2至3百輛,居民恐怕會面臨喪失交通能力的危機,災害過後恢復正常的社區功能還需要大量的時間、物力,跟金援。楊富民指出,「災害當下的救援固然重要,災後的重建也需要大家。同時高雄、台東都有嚴重的災情,加里洞、阿托莫等部落是馬太鞍溪接花蓮溪的溪流彎道,也有嚴重的災情發生」,需要外界的援助。
不過,有志工在Threads中發布貼文,表示整理物資時竟發現沒有效期食物、沒滅菌口罩、沒效期的肥皂,還有各種過期的日用品、臭掉的衣服、穿過的胸罩內褲,讓志工傻眼直呼,「捐贈是你也願意使用,只是用不到或是你購買新的,不是垃圾場欸!志工還要幫你整理垃圾,真的是很過分欸!拜託大家注意一下好嗎」。
此外,一名熱心民眾在Threads中發布貼文,表示打去花蓮說願意捐贈10箱水,但對方卻問能不能捐太陽餅,因此疑惑為何是捐贈太陽餅?對此,有網友解答表示,「太陽餅是耐放又能隨時吃的食物,921災民當時吃了不少太陽餅」、「而且太陽餅有澱粉加上內裡夾心通常甜份較高,可以隨時補充身體糖分」、「因為太陽餅熱量高又是即食又方便存放的食品」。